您的当前位置:
2008中国股市展望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55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8年中国股市展望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07年底A股市场维持震荡盘整格局,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使我们看到在A股市场暂时平静的表面下是滚滚涌动的暗流,而这将给2008年的A股市场掀起一波高过一波的浪潮。

笔者预测,2008年A股市场总体上仍呈上涨趋势,但高度有限,而且随着经济环境和政策的不断变动,进入到下半年市场的振荡幅度将会加大。其主要表现有:市场整体换手率下降、大盘蓝筹股的表现以稳定为主、央企数量减少的同时巨型央企增多、明年股市外热内冷、重点投资拉动消费、抑制通胀的行业。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2008年股市影响几何?

2007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是继1993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後,再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取消适度二字,说明决策层对于经济过热严重担忧。从2004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加息周期,但种种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这也是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的重要原因。此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动,而是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大变化的明确信号,此次调整有关中国经济的转型。

那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股市到底有什麽样的影响?资本市场将被强行降温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以保证经济转型有好的环境。

作为主要的调控工具,股市大涨将使货币数量进一步激增,吸引大量虎视眈眈的国际资金前来寻觅差价。对于政府来说,保持股市的一定吸引力,既能满足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改革需要,又能控制资金的产出量和对外资的吸引力,这才是政府未来战略计划中比较理想的状态。因此,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大牛大熊走势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个股时代,认清政策走向与企业质地,避开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企业,避开对信贷敏感的企业,选好个股才是上策。

2008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实质性起步的一年

中国建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在非洲拉开了收购大幕;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达成了一系列协议;QFII额度的提高和QDII的出海,等等,这些都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不再是完全封闭的市场,中国金融业正在向世界逐渐的敞开大门。

2008年,是中国金融资本步入国际化具有实质意义的一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正如一艘小船骤然驶入深海时一样,我们的A股市场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会受到什麽样的冲击呢?

宏观经济环境

2008年,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根据IMF的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保持在4.78%的温和水平,美国GDP的增速为2.23%,而中国真实GDP的增速将达到10.4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预测情况明显不乐观,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际资本的短期流动

资本是逐利的,国际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近年来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给国际资本带来了超额收益,从2002年开始,国际资本不断涌入新兴市场。在国际资本涌向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往往会给当地市场带来金融繁荣,但是我们称这是“非理性繁荣”,而一旦情况发生逆转,新兴市场所受到的冲击是难以避免的。正如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和泰国、韩国等地爆发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导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短期内国际资本流向的突然逆转,导致金融市场失衡所致。国际资本的流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相应的政策

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新兴市场普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的情况更加不乐观,2007年11月CPI同比增幅高达6.9%创下了历史新高。2008年我国经济的强劲走势必然会吸引国际流动资本继续大规模的涌入,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必然导致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预测,明年我国的外贸顺差可能会达到4500亿美元,明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央行陷入了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被动的投放货币直接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只能采取对冲操作,但是对冲操作一来会不断提高利率水平,进一步促进了热钱的流入;二来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央行的反通胀成本,即对冲债券票面利率支出与央行外汇储备投资帐户收益的差异将会加大。

面对如此压力,我们看到央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节源开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明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央行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2008年央行仍将采取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如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望达到18%-20%的水平;继续提高利率,但空间不大,这从2007年最後一次小幅度的复杂加息即可窥见一斑;尽可能的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但这只是央行的意愿,人民币升值速度仍然会有所加快。

而开流则是引导国内资本的向外流动,以缓解流动性压力。相关的政策有:QDII的出海、允许商业银行代客投资英国股市等,但是一旦放开资本流出管制,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时,我国经济必然受到猛烈冲击,在目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比较脆弱、外部性特征较强的时期,我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和足够的把握完全放开资本账户。

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将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

中国绝对不可能打赢一场世界性流动性过剩的战争。随着全球股市、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担心加剧了。人们担心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将在更大范围内重演,因为引起金融危机的那些因素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发展了。

而导致一切危机因素发展的根源,都来自三十多年前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的那一刻。那时美元曾经面临崩溃,停止兑换黄金挽救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许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世界性金融危机之所以不可避免,基于三个因素:

一,短期内无法停下来的流动性扩张。首先是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的改善,也就不可能停止提供境外美元和美元资产,而欧盟作为後起之秀,大有替代美元霸主之势,欧元增幅远远大于美元,正是有了欧元这个美元的替代物,才产生了抛售美元资产的可能。单纯要美元资产的持有国来承担美元膨胀的成本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想法。要世界停止流动性膨胀只有发生一次金融危机才可以办到。

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充斥的资金导致债券、股票、地产、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外汇、收藏业等行业空前繁荣,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复杂,总体上构成了与实体经济运行方式完全不同的体系,他们成为了养育金融大鳄的理想温床。

三,投机活动盛行,投机资金规模巨大,在这些金融大鳄尚未形成一致认识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正常,一旦他们同事看到利益或者风险,他们就会同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世界立即就会掀起一场风暴。世界正处于金融危机的边缘。

危机一旦发生,不但美国会遭受衰退的打击,世界的高增长也会停顿,因为危机不仅仅是美国的危机,也是整个世界货币体系的危机。

2008年中国A股市场预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2008年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国际资本将更大规模的进入到我国资本市场中,这就决定了2008年A股市场仍将呈现繁荣景象。但是国家的调控政策,特别是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而对金融、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会更加严厉,这将直接影响到股指的涨跌。因此笔者判断,2008年A股市场总体上仍呈上涨趋势,但高度有限,而且随着经济环境和政策的不断变动,进入到下半年市场的振荡幅度将会加大。

2007年A股市场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其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5.30之前延续2006年的走势呈现单边上涨走势,5.30之後市场振荡幅度和投资难度明显加大,这一特征将在2008年继续下去,成为市场运行的常态。

另外,2007年还是中国超级航母陆续启航的一年,银行股集中发行、上市,红筹股相继回归,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前十大股票的市值之和占到了沪深两市市值总额的50%,能源和金融成为两个占据绝对权重的板块。

换手率下降

2007年的高换手情况在2008年不会得到延续,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大市值板块规模不断扩大,必然降低市场整体换手率。

蓝筹股的表现以稳定为主

从近两年盘面可以观察到,表现优异的地产、能源和零售行业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其一,有“题材”,即本币升值、国家战略和通货膨胀带来的重估预期;其二,板块容量适中。2007年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表讲话,指出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要保证国有股合理价位,股价太低太高都不好,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管理层希望蓝筹股稳定。因此,2008年蓝筹股难以出现07年三季度的整体飙升涨势,但在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蓝筹股、权重股仍然是基金超配品种,可以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平均收益,若想获得超额收益,也许应该在其他板块中挖掘。

大象数量增加

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大象公司是无可抵挡的趋势。早在2006年12月,国资委便已公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将减少至80-100家,将保持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大行业的绝对控制力。中央企业的兼并热潮已经体现在2007年资本市场的国企整体上市的过程中,今後这一进程还将加快。在央企数量逐步减少的同时,央企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也越来越坚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一头或者数头人造大象,这两年正是利用资本市场制造大象群的关键时期,以後股市不仅仅是几只大象起舞,而是会出现一群大象起舞的壮观景象。

股市外热内冷

2008年国内的股市不可能重演2007年牛气冲天的行情。只要通胀趋势仍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发生变化,政府严控信贷的局面就不会发生改观。政府控制资本市场价格,是为了给汇率市场化改革再留空间和时间,不至于人民币一下子升值太快,免得全国出现几千家制造企业破产,形成火烧连营之势,也是为了做实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基础。同样是为了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关部门有意识加快了引导资金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步伐,从引导到香港市场,进一步引导向欧美市场。从宣即叫停的港股直通车、中投公司的成立、允许商业银行代客投资英国股市、QFII额度的提高和QDII的出海等等就能得出关于这方面明确的信号。

投资拉动消费、抑制通胀的行业

2008年投资重点将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外需放缓,内需(投资+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着眼于长期,看好受国内消费拉动的相关产业,如零售、医药、汽车、航空服务等。国内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需求无须担心,寻找产能受限的瓶颈产业,如煤炭、钢铁、水泥等资源和原材料行业。二,要素价格改革有所突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煤电联动、铁路运费可能提高等带来的阶段性机会。三,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政策调整的主基调(08年一季度人代会期间政府可能重申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节能环保产品:节能产品或新能源设备。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可以有效控制原材料制造等高耗能产业的产能扩张,加快落後产能淘汰。(完)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