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香港的另类公路网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40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每次在香港暂住后回国,总觉得新加坡好静,生活节奏挺慢,疾走的行人很少。没想到,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加坡人在过去10年步行速度快了3倍。研究机构计算35个成人步行18公尺的平均时间,得出新加坡人用了10.55秒,名列世界第四的结论。我想问:如果要这35个人步行1公里、5公里或10公里,他们会有什么平均速度?事实上,一天走5公里至10公里的新加坡人,我看不多,香港人却不少。

  香港没有被纳入上述的研究范围内,如果有人因此怀疑香港人走路不如我们快,似乎也可以找到“证据”,例如在铜锣湾、旺角这些闹市,行人简直比过江之鲫还密集,简直寸步难行,走路哪里还有“速度”!

  香港的一大特点或缺点就是路窄、人多,尤其是港岛这一边。我问过好几个居民,得知他们疾走于熙来攘往的人行道时,最痛恨前面挡住去路的家伙,心里会忍不住用广东话骂一声:“乞人憎(讨人厌)!”

这是位于长江集团旁边的“空中走廊”。

“空中走廊”缓解人行道流量

  港府看到人和地的矛盾,让“空中走廊”到处出现,大大缓解了人行道拥挤的问题。何谓“空中走廊”?就是连接许多街道并贯通好些建筑物的人行道,建于四五层楼之间,既宽阔又漫长。在九龙旺角道与洗衣街,两条空中走廊甚至由马路中央高高架起,和马路平行,衔接成一个L字形,宽如两条相通的小马路,直达“新世纪广场”。这类高架人行道,在新加坡还不曾见。

  哪里行人多,地面人行道又狭窄,哪里就会出现空中走廊。还不止高楼大厦之间、街道之间和平行于马路中央,在维多利亚公园对面,中央图书馆与皇仁书院之间,有条大沟渠也架起了一道约百公尺长的人行道,沟通高士威道与铜锣湾道;这类“沟渠”人行道,在新加坡也不曾见。你看,港府为行人设想得多周到!形势逼人何足惧?坏事可以变好事!

  香港的总人口近700万,一半挤在港岛和九龙;港岛面积只有78.33平方公里,九龙就更小了。人多车也多,一到热闹地段,交通壅堵了!

步行速度比搭德士还快

  香港人视时间如金钱,争取时间意味着增加收入。当步行的速度比搭车还快时,无车阶级宁可以腿代车者,还真不少。

港府为方便行人,连沟渠也不放过。

  香港人自己爱惜时间,也替他人爱惜;使用电动扶梯的香港人,大多数都会自动站在一边,而空出另一边,方便别人奔上奔下,这种情景在中环半山尤其常见;那道世界最长的电动扶梯,每天约有5万人次使用,我估计约有5000人次奔上奔下!

  有一次,我要搭机回国,到了位于国际金融中心底层的机铁,却发现落下一样东西。我的家人立刻奔下半山,途经坚道、荷李活道、皇后大道中、干诺道中,约1.5公里,12分钟内赶到,比巴士快得多,也赶在德士之前!

  我由中环电动扶梯尽头的干德道往西走约10分钟,见到梯阶就往下走,走那么几百级,我抵达东边街、西边街一带的西环了!搭车哪有这么快!这是利用地形争取到时间,也可能是港人一次次奔向胜利的人生旅程!

  你相信吗?在下雨天,你要搭轮船到中国内陆,可以不撑雨伞,由半山那条干德道直奔渡轮码头过海峡,再由尖沙嘴码头直奔中港城,在那儿的码头下船;全长约5公里,这是纵向路程。横向方面,你也可以雨天不撑伞,由西端的港澳码头往东一直走到著名的金钟廊道和太古广场,全程约五六公里。

  男男女女好像都有燃眉之急,刻不容缓;已经骑上快马了,还拼命加鞭!“空中走廊”虽宽犹嫌挤!

神行太保的意象

  新加坡人对“挤”的经验,主要来自上下班时段搭地铁和巴士。在香港,宽如小街道的空中走廊,例如通往国际金融中心那一大段,在上下班和午息时段,数以千计的人潮川流不息,如果他们都穿上黄色的衣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阔景观自然形成,不叫游客啧啧称奇才怪呢!

九龙这种“空中走廊”在新加坡还不曾见。

  我每次看到这股行色匆匆的浪潮,就仿佛看到一波又一波后浪推前浪的磅礴气势!你如果不“劈波斩浪”,就可能被后来的人潮推倒、踏过、“淘汰”,从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神行太保”,反射出整个社会都在奋勇向前的意象,也意味着他们可以众志成城。香港的成功史正是由这种“众志”写起的。

  到香港旅游,很多人对自然胜境漫不经心,对人文景观更加漠视,因而可能错过加强自我教育与鞭策的浸濡体验。

  我没见过脚踏车,偶尔一两辆“史古特”缓缓驶过,定睛一看,骑士不是快餐送货员,就是邮递员。香港岛是一座山城呀!它既像重庆,到处可见几百级高的梯阶;又像旧金山,陡斜的街道特别多。在如此环境下,骑“铁马”焉能不叹“蜀道难”!但是这里又是电影镜头的宠儿,可见乱而有章、天人合一的工程也是蒙太奇组合者的最爱。

  电影爱好者逛到皇后大道西,感到车多、人杂,心烦,正好“西宝城”东壁有道约10层楼高的电动扶梯,把你载送到薄扶林道,一股新鲜空气窜入你的胸腔,眼前随之一亮,啊!南边,栉次鳞比的广厦都在你脚下!北边,山峰档住你的视线,意味着欲穷千里目,应该更上一层楼!这像不像一组引人入胜的蒙太奇?

自由“行”之城

  我徜佯于半山区,经常看到幼童蹦蹦跳跳“爬坡”,不见气喘;纵使在坡度很大的鸭巴甸街和东边街,他们也没显露倦意。香港的无车阶级是天生的神行太保,尤其是上班族,每天走5公里至10公里,不当一回事。环境逼得他们从小就练得一双健腿,逼得他们为了闯奔头儿而弓腿跨步,马不停蹄。

  恶劣的环境使香港人在挣扎求存与图谋发展的过程中,煎熬出万难不屈的精神与气吞山河的气魄,勤奋创业,善于变通,从而在世界上也成为一个力争上游的模范而傲视天下!

  香港的公共交通有口皆碑,它的“空中走廊”更是纵横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这样密集的行人“公路网”,大概又可以登入健力士大全。这是一个真正方便自由“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