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官员上网问政 百姓借网表意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473 次浏览 | 分享到:

    领导干部上网,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坛一个新气象。随着公民的参政热情被激发,展现其执政风格更趋开放与自信。而通过网络自下而上的民意传递和大众体察,渐渐廓清并最终转化为政府行动,已成为最近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模式。这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正产生着积极影响。

    各级政府官员不仅积极地顺应这个时代潮流,更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还要逐渐将这种科学、优秀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2008年,网络不仅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这是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工作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 

● 尊重网络民意,总书记带了一个好头  

   胡总书记此次网聊以一种生动的形式表示了他“关注网络”、“正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愿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意愿,也表明了中央已经把网络作为决策参考的一个新领域和新渠道。

●让网络架起总书记与网民的连心桥

   互联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给普通平民百姓表达民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国家领导人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因而也就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百忙之中上网体察民意的佳话。

    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

网友们纷纷感言:“总理高度重视网络,重视网民的意见,这给了网民们莫大的鼓舞,体现了本届中央政府亲民和务实的风格,谢谢总理的关注,更感谢总理的尊重!总理让我们感到了平等,正义,和谐,大气!”

    走近网民,总书记给官员们带了个好头

    6月20日上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平时您上网都看些什么内容”的提问时,总书记说:“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谈话给网民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为领导干部如何上网、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做出了表率。

====================地方官员“触网”感言====================

     汪洋:顺应网络发展规律,构建网络民主平台

    汪洋说,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需要广大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网民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民主平台的主角。 

    要以开放的视野去对待和推进网络民主。开放是网络社会的生命所在。对待网络民主,不能采用封闭的视野、僵化的思维和单纯强制的管理方式,而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理念,允许探索,允许失败,甚至允许犯错误,让各种网络现象、网络意见和网络事物在相互对比、充分竞争中发展,从而让代表网络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茁壮成长。 

      俞正声:网络是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通过东方网向广大网民发表一封公开信,感谢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通过网络等媒体与市民直接交流,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苏荣:网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可以而且应当常态化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此次阅毕“问计网”首期的网友建言汇编后当即作出了重要批示:“在现代社会,网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可以而且应当常态化。对于汇编的网民意见,要同时报分管工作的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 

     张春贤: 重视网络民意不停留在口头上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最近表示,要高度重视人民网等网友的建言献策,认真吸纳网友提出的好的建议,切实解决网友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 

 

地方领导问政网络折射政府信心与智慧

 
 

湘潭市委书记彭宪法(右一)在与网民热情交流。

●湘潭市委书记问计网友  

   彭宪法提议,在红网湘潭站新闻网上,设立一个专门的领导邮箱,广大网友可通过这个邮箱向市、局领导反映情况,由市局领导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回复。

图为首个实名上网反腐倡廉的官员,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平。

●官员民众间“网路”在探索中延伸

   “我要对官员们说:网友一般是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程度高的人。不能忽视网络,不重视网络的官员会被淘汰的。我又要对网友说:官员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是廉洁务实的。”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说。

    ● 海南省澄迈县:县委书记网上信访成制度

    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自2006年10月任澄迈县人民政府县长时在网上开通“县长信访”,到今年7月任澄迈县委书记后开通“书记信访”的近两年时间里,以独特的方式,直接了解到大量的第一手民情民意,为百姓解决了许多急、难问题。

    广西各政法部门“集结”网络阵地

     记者注意到,茶余饭后,桌面聊天,见面招呼,甚至电话交流等许多场合谈论的话题已经从过去常挂口头的“电视说了”、“报纸说了”俏俏向“网上说了”转变,网络信息也成了人们生活中乐于谈及和依赖的传媒。

    湖北政府官员网络当“桥梁”

    基层官员实名上网“工作”着;作为副厅级领导和人大代表实名写博客并征集建议,他们的行为引来一片热议。谨慎与希冀并存,他们把网络当“桥梁”,生出别一番风景。

    广东高层官员“网事”很精彩:书记厅长网名都很响 

    如果你经常上网,会发现广东有一个网友叫“汪帅”。这个“汪帅”可有点“来头”,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汪帅”这一网名是网友们给他封的。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曾亲耳听汪洋说:“‘汪帅’这一网名不错,很受用,很受用。”

   四川高官集体上网答问 QQ加博客公安为民办实事

    “湖南的官员喜欢上论坛,海南的官员喜欢上博客,四川省的厅局长乐于和网民沟通。”有媒体曾这样报道中国官员们集体亮相网络的不同方式。

   宁夏 "主席信箱" 联通民生

    打开宁夏新闻网,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右上角的“主席信箱”格外引人注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就是通过这个“主席信箱”,将他关注民生的情结连通千家万户。

    ● 四平“最牛市长博”受网友热捧

    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李鸥,最近因在自己实名博客上公开发表质疑杭州市“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的文章,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邱炯 绘

● 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认为,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党政官员迫切需要更新观念,直面民意,创新工作方式。从非典到松花江水污染,再到“黑砖窑”事件,政府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让人们看到,简单的封、盖、堵越来越失去效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及时公开信息、引导舆论,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 

邱炯 绘

网络中的官员

   廉政博客的开通也推进了该县反腐倡廉工作,许多单位领导把廉政博客当作下基层,听民意,聚民智的便捷通道,通过和网民互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决策科学化。最重要的是,博客开办以来,也加强了对纪委自身的监督,特别是案件的查处结果透明公开后,有效杜绝了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


   
 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调查显示,73.5%的人认为应该建立民意表达的常规渠道,使得民众的想法能够被官方及时了解;64.3%的人认为“制度上需要保障”,党和政府应该把民意、舆情的收集工作日常化。  

    让网络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

    网络作为一种传媒的力量,在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的理性力量,正在成为网络意见的主流,在推动社会进步,完善重大公共决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要进一步做好广大网民的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声音,团结好、组织好日益壮大的网民群体,以网络为载体,尊重民意、体察民生、汲取民智,让网络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

    相对独立的网络是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

    网络就对整个民主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的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把这样的工具、要把这样的路径、要把这样的渠道通通用起来,使得我们和人民群众之间能够有更多的联系,有更多的互动。

    如何走出中国网络民主的初级阶段

    民主从来不是完美的,它只是迄今为止最不坏的形式,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形式。因此,即便对于网络民主本身而言,也还需要不断地修正,警惕民主的走样,从而推动中国特色民主事业的发展。

    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

    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纷纷上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为网友瞩目,也为世界瞩目。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

    网络民声与政府决策

    随着社会民主气氛的浓厚和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网络具有低成本、及时互动和方便快捷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网民们越来越走向成熟,成为一支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

    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离不开网络

    决策要走群众路线,而网络刚好是展现群众路线的良好平台。以后,关于政治决策问题,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都离不开网络这条道路。网上听证、公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把网络作为主要的阵地,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地方领导问政网络折射政府信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