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行业明年有望摆脱全面亏损的困境,逐渐走向盈利。
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说,进入2005年后,成品油行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预计今年全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5.27%和-0.46%;但2006年有望扭亏为盈,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将达到9.61%与3.22%。
利润价格“此消彼长”
原油价格占成品油成本的80%左右,其涨跌对成品油行业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欢呼上扬”,对国内炼油企业而言却是“心惊肉跳”。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收盘价不断创下历史高点,并于8月30日上涨到69.81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位(盘中已突破70美元/桶)。
由于原油价格高涨以及需求持续紧张,发改委预测,今年全年汽油和柴油价格涨幅分别为15.91%和15.82%,成品油行业几乎不可能获利。
不过,国际油价却在最近两个半月内连续出现回落态势。9~10月份降至60美元/桶,11月17日,进一步跌至56.34美元/桶。到上周,油价虽小有波动,却仍然保持下滑态势,跌至50多美元/桶。
昨天,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预测,今后2~3年内,国际原油价格都会在60~70美元之间的水平徘徊。
发改委似乎比哈继铭更乐观一些,认为下一阶段国际油价呈继续回落的趋势,虽然跌幅有限,但预计价格将在每桶50美元以上的相对高位运行。
明年扭亏为盈
基于明年国际油价回落的预期,发改为认为明年成品油的消费需求将小幅上升,成品油行业也许可以“苦尽甘来”。
一方面,明年国内燃料油需求可达47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79%。因为油价回落可适度缓解燃料油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需求涨幅将有一定回升空间。
此外,汽油和柴油、煤油的消费需求也将小幅增长。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市场营销研究所副所长柯晓明认为,建筑施工用油增幅将与今年持平,大约为5%~8%;明年汽车销量可能突破600万辆,将拉动车用汽油消费;航空煤油需求可能首次达到1000万吨。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影响油价走稳的因素依然存在,油价波动必然长期化、常态化。在柯晓明看来,明年高油价持续时间、燃油税是否出台、气候、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变化、社会库存对油品的吸纳程度、价格体制变化对油品生产商供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等都是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
“国内成品油市场不能盲目乐观。”柯晓明表示,在油品消费量增加而国内资源不足、进口增加、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石油供应安全以及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将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