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华蓥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9-11-01 | 946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华蓥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华蓥市位于四川东部,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辖91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华蓥区位独特,是四川以东进出重庆的门户,襄渝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市内设有4个火车站。广渝、广南高速公路开通后,距重庆、成都分别为80300公里,仅1小时和3小时车程。 长江二级支流渠江流经我市30多公里,沿江建有两个货运码头,可直航重庆等地。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7%,植物品种繁多,野生动物200多种;矿藏资源有煤、石灰石、玄武岩、优质矿泉水等,其中煤储量达28440万吨,石灰石储量达13亿吨,日出矿泉水470立方米。华蓥风景秀丽。

近+多年来,华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材、能源、机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建设全省工业强市取得重大进展。果业、竹业、畜牧业、劳务开发四大特色农业初步形成。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华蓥山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型格局正在形成。华蓥先后荣获全国双基教育先进市、全国绿化先进市、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市、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同比增长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40%

  华蓥市以工业经济发展为支柱,工业经济在广安市独占螯头

                  基本情況

近年来,华蓥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转化三大优势、实施三化联动、推进三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坚定工作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加大力度建设工业发展平台,集中资源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创新举措优化工业发展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抓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攀升。坚持技改与引进并重,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截止目前为止,市域规模以上企业达83户,较“十五”末增加38户;市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8亿元,为“十五”末的5.6倍。今年1—5月,全市引资项目48个,到位资金51.1亿元;41个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7.8亿元,同比增长2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比广安高0.3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实现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62.2%。

-----抓技改,传统产能不断提升。注重整合与新建结合,传统产业不断做大。截止今年5月,全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企业10户,建成新型干法水泥企业3户,产能达到450万吨/年。技改整合煤炭产业, 12户矿井纳入技改扩能改造,全市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82万吨/年。今年1-5月,全市煤炭水泥产业实现总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22%。

-----抓引进,新兴产业轮廓初显。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积极开展链条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今年1-5月,全市共引进手机配件、电脑配件、LED节能灯等电子信息企业17户,引进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等机械加工企业21户,引进帕沃可矿物纤维等新型材料企业3户;截止今年5月,全市共建成投产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7家、机械制造企业19家;今年1-5月,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等新兴企业实现产值26.3亿元。

-------抓平台,园区建设不断推进。注重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广华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截止今年5月,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亿元,建成面积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4家,建成投产26家;入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解决就业0.5万人;今年1-5月,园区企业实现产值41.5亿元。

存在的问题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传统产业不强。全市现有的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未能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难以持续发挥强势增长效力。

(二)新兴产业不大。近年来,还没有引进到高档次、大规模的企业来我市投资,引进的一些产业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全市工业来说,规上企业较少、产业所占比重小、技术含量不够高,还停留在产业链条的底层,发展壮大有一定难度。

(三)要素保障不够。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工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工业发展缺少智力支撑;商贸物流、水电气等服务型配套设施跟不上,工业发展成本较高;土地供给困难与工业用地需求增加矛盾比较突出等等,仍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环境不优。行政服务效率不够高、行政执法不够规范、个别部门利益至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几点建议

努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水泥产业优势。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推动川铁、川广工程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川铁、川广水泥按期建成投产。加快晋川水泥100万吨项目推进,及早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早日建成、早日生产,尽可能避免因宏观政策调控和业主信心缺失而导致项目流产情况出现。
 (二)加强运行监测,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加强对华蓥市工业企业生产和工业项目建设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同时加强对骨干重点企业的监测,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生产运行中的风险。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和全局性问题。
  (三)加快培育新型接替产业。在积极发展壮大华蓥市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做大机电制造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化工、电子、医药产业的产业发展转型思路。新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培育2-3个新的接替产业,拓展产业结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优化提升工业产业结构水平,激发工业发展潜力,夯实工业主体地位。
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强”上做文章,大力做优传统产业。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坚持把技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尽快把传统产业转化为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开拓产品市场,积极协助一批企业理顺产权关系、规范公司化运营、加快发展步伐。

(二)在“大”上下功夫,全力培育新兴产业。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延续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等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重点扶持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要抓住重庆及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利用我市劳动力相对廉价和工业发展平台初具规模的优势,紧盯中国的“百强”企业,着力引资一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体量较大、环境污染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长期稳定的税收来源,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在“好”上花力气,强力破解瓶颈制约。要积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努力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同时,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多渠道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矛盾。要建立完善银、企、政合作机制,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制定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来华蓥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市工业发展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本;积极扶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广开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要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增强其管理、服务功能,对入园企业实行优胜劣汰;加快现代物流、污水处理、燃气等配套服务建设,构建一流工业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多渠道充实劳动力供应市场,努力缓解工业经济发展人才供需矛盾。

(四)在“优”上添措施,着力打造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快政府网络建设,力争逐步实现网上行政,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将优惠政策、收费项目等编印成册晓知企业和投资者,增强政策透明度,减少收费随意性。要加大文明法制建设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坚决查处阻碍和影响发展的行为,努力优化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