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萝卜寨重生四问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4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就在一瞬间,大地颤抖中,4000多年历史的黄泥羌寨轰然倒塌。
  萝卜寨是不是就永久性消失了?众多游客喟叹。
  我们萝卜寨人还能站起来吗?村民自问。
  ———这也是我们急切想知道的。
  记者遵守自己的诺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返萝卜寨,探寻这里震后的变迁。11月21日,记者再次登上萝卜寨。  
  一问:地动山摇后,萝卜寨还适宜人居吗?
  民居8度抗震设防;公共建筑9度抗震设防
   11月21日,0℃,天空飘着雪花。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木牌后面,闪现出已褪色的“平安”字样,远处倒塌的房屋连成一片———老寨子依然保留着地震后模样,无声诉说着曾经的伤痛。
  而在老寨东南方向的凰山台地上,钢筋柱已打了2米高,工人们正忙着施工。“萝卜寨重生已开始了,我们必须赶在春节大雪到来前多做工作。”村支书马前国介绍,一个全新的萝卜寨将在明年呈现。
  地震中,有4000多年历史的萝卜寨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毁损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站在垮塌的云朵羌吧边,向下看是深邃峡谷和滔滔江水,环绕斜坡台地的三面悬崖均大面积坍塌和滑坡。地震造成如此惨烈的地质地貌,还适宜居住吗?无数人问。
  广东省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院勘测结果表明:整个寨子的建筑几乎都是黄泥筑砌而成,处在不同的黄泥地台上。但黄泥抗震性能差,是本次地震中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的主要原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并没有对其造成大的危害。
  而萝卜寨所处台地自身相对平缓,植被发育较好,台地工程地质力学性质较好。“总的来说,从地质灾害评估角度看,萝卜寨仍然属于基本适宜居住区。”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院规划一所所长杨明豪介绍,萝卜寨新寨选址在凰山上地质力学性质更好的台地地块。
  还加上了“保险”———新寨建筑结构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新寨民居按照8度抗震设防;重要建筑设施,如卫生站、派出所、幼儿园等,采用9度抗震设防。”汶川县雁门乡副乡长曾克勤告诉记者。
  二问:新寨如何重生?
  传统风格融入现代元素
  “萝卜寨的建筑特色,是所有屋子几乎都用黄泥筑砌而成,在各个黄泥台地上与环境浑然一体。新寨凭什么吸引游客?”记者问。
  马前国介绍,新寨将在保持老寨民居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增强防火和防震性能。
  首先是建筑模样。传统的萝卜寨民居为典型的羌族土夯民居,建筑体多为一层半的格局:一层为主室、卧室及养畜、堆柴禾的地方;半层为晒台、罩楼。新寨也将采用这样的方式布局建筑空间,但也有些改变。一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传统民居“主室”,以天井组织户内空间,中间摆放储水缸,收集雨水以补充日常所需,突出“水”在当地生活中的重要性。主室内部参照羌族民居特色,布置火塘等。并加大卧室空间、开窗,使之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后部主要功能为畜养及储藏,下部为沼气池,一层半入口留出足够的平台,晒玉米、花椒。室内可根据时节不同进行功能转换:农作物收获时可暂作储藏间,农闲时可作绣房。
  外墙装饰面采用石材填充墙体外挂黄土饰面的形式,实现与旧村寨风貌的呼应统一。还增加了抗震防震措施。
  整体布局上,新寨将利用凰山坡地,由中部低处向东展开,建筑依山而建,与山势密切结合,依据台地分6层叠院式修建,将新寨住宅与山地景观自然融合。“依山势重重叠叠,新寨看上去将很有规则和气势。”萝卜寨村主任王建民说,新寨内,还保留了原址遗留的土墙窄巷,将其建入新的组团院落中作为趣味步行通道。
  三问:老寨如何保护?原址复建修旧如旧
  穿越地震后的老寨巷子,残垣断壁间,依然步履艰难。但这一片废墟将是村民未来发展的“摇钱树”。5月28日,在成都召开的震后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专题会上,专家学者一致同意对萝卜寨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
  “目前我们的精力在重建新寨上,不会动老寨一砖一瓦,3年后我们将启动旧寨复原建设。”王建民介绍,老寨近期以保护为主,先划定保护范围。待原址上复建萝卜寨时,还将适当保留一些损毁遗址,修建地震遗址纪念景观。而旧寨恢复重建,应充分尊重萝卜寨的历史文脉,保护传统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住宅建造风格,力求循序渐进、修旧如旧,文物和古建筑保护专家与当地能工巧匠将共同参与。
  “新寨与老寨相隔一定距离,使新旧建筑在视觉上有一定的过渡空间,形成新旧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可成为萝卜寨一个旅游看点。新老寨之间有新建道路相连。”曾克勤说。
  当地已经确定:新寨与旧寨之间空地要复耕,以发展果园和农用地为主。果园规划面积33.9公顷。漫步果园里,赏花摘果,欣赏新老寨风景,这也将成为萝卜寨重生的一个新旅游元素。
  四问:他们的精神还在吗?
  沙朗舞跳出新动作
  220多户萝卜寨村民临时过渡房依山绵延。零摄氏度的天气里,寒风有些刮脸。村民张明华忙着帮助邻居搭油毛毡。3天来,他已帮助5家村民搭建保暖设施。而他自家的油毛毡,还没有搭完。“这些家都有困难,没有人手,不能老是靠政府来援助嘛,作为邻居当然要帮忙了。”
  地震让萝卜寨人更加互助和团结,这一点,开小卖部的马燕也感同身受。没事的时候,她爱在新寨子工地上转一转,帮忙烧开水、拿工具。地震中,她被深埋在了废墟中,“是邻居们花了5个小时一点点将我掏出来的”。投桃报李,震后最困难时刻,她将自家小卖部的所有食品无偿分给了村民。
  地震中,萝卜寨92岁高龄的老释比不幸遇难。“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损失。”71岁的村民王少云解释,羌族语言文化主要依靠释比的口传心授传承,经历数千年如此。
  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新年。按照传统,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酒、跳沙朗、祭山神,尽欢而散。今年逢地震,老释比也去世了,有村民问:“是不是就不搞庆祝了?”
  “怎么不搞?还要搞大些。大灾大难面前更要振奋精神,传承文化。”马前国说。10月29日这天,萝卜寨村民都换上了盛装,载歌载舞,祭山活动祈祷风调雨顺,皮鼓舞和沙朗舞表达欢庆,还有放线、挖墙基等舞蹈动作,意即村民们在各方帮助下奋力重建。
  经历沧桑的羌寨里,又充满了生机。

后记:
  就在截稿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成都果品供应商已预订了萝卜寨明年的樱桃,上百万元的先期订金已经支付。据测算,明年每公斤樱桃的价格在30-40元,远远超过今年4元/公斤的行情。
  而从九环线至萝卜寨10公里的山路也将拓宽成7.5米的混凝土路面,游客进出萝卜寨将更加方便。萝卜寨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