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只有贷款能救我:农民工创业难在哪?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5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无业可就。农民工一人失业,就意味着一个家庭收入的减少,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本来就低的西部地区,甚至意味着返贫。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是一些地方很好的实践。然而,记者在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农村调研时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之路走得艰难。

    一个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心声

    贵州省罗甸县平岩乡独坡村村民田进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被迫关掉了自己在浙江永康苦苦经营了7年的加工厂,举家返乡,并决定留在家乡创业。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如他想像的那样顺畅。近日,他向记者展望了他的创业前景并倾诉当前遇到的难题。既雄心勃勃,又无可奈何……

    “2000年,我来到有着‘五金之都’称号的浙江永康打工。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给老板修机床,边学边干。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学到了技术,能够生存了。2001年4月,几个亲戚凑了7万多元钱,我出来单干,自己开了一个齿轮加工厂。

    “2006年之前,生产状况一直很好,雇了8个工人,除了全家老小及工人工资等所有开销外,一年纯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2007年,投入与收入开始保持不了平衡了。我们不太了解市场行情,以为这种状况过一阵就会过去,继续与国外企业签了几张2008年的订单。进入2008年,整个市场行情都不景气,但为了履行合同,硬着头皮继续生产,几个出口订单做下来,亏了20多万。

    “眼看几年的辛苦钱一眨眼就不见了,真是心痛啊!毅然决定弃厂回家。15万元的设备仅以1万元转卖,9月回到家时,存折里只有13万元钱。

    “回家做什么?家里农田多年无偿拿给别人种,自己也无心再干农活。当地村民自己酿的‘波凼酒’远近闻名,依靠这个资源,建个酒厂,是我想了8年要干的大事。抓住这个机会,我要把家乡的这个土酒做大做强,从酒的开发、质量、包装到县城、各乡镇销售网点等各个方面,要做到公司化管理,每个环节我都想好了,我有这个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出去几年,家里房子不成样子,结合即将要建的酒厂,我修了一栋3层高的楼房,一、二楼作酒厂车间。可是房建了,仅有的13万元也花光了,四处想办法贷款,就成了我这几个月来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几个月跑下来,因为多年在外,家乡已经是人生地不熟了,谁也不认识,贷款没有一点眉目。我们乡没有金融网点,通过熟人找了邻镇信用社的人3次,都说‘没有钱,没有款’。其他网点的信用社,因为不认识人,不敢去找。找乡领导,得到的一句话是‘给你精神支持’。新建的房因为没有房产证,作不了资产抵押,在其他银行也贷不了款。没有钱,我不知道怎么起步,这段时间心里老发慌,常常睡不着觉。

    “其实,我只需要10万元钱买设备,就能够按我的计划高标准把酒厂建起来。酒厂走上正轨后,酒糟我可以低价卖给村民,无偿提供给困难户,带动大家来规模养猪,我们四周都是岩山,发展养殖业增收是最有效的办法。

    “没有投入,不要说发展,坐吃山空,一家6口的生计都难维持。只有国家贷款能救我了,只要能够贷到款,我就能够在酒的品种上做文章,除了保持传统的包谷酒外,还要开发水果酒、补酒、药酒,只要保证质量,我有信心把酒厂建成一个百年不倒的企业!”

    罗甸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就业局局长唐荣良说,返乡农民工有个特点,那就是有钱的回来,把钱都投到建房上,在外面混日子的都不愿回来,因为回家日子更难混。而回乡建了房的,就再难有资金进行创业,到金融部门贷款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