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拯救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的最后一计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526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10日上午,这也许是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们最快乐的一个上午。这天,内阁要员和封疆大吏们齐聚北京,向全国发出七道圣旨。其中有关房地产的一条最为中外瞩目,在该敕谕中,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支柱产业”一跃而为“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如此,对当前已陷入泥潭、虽经多方援手仍不能摆脱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枢也煞费苦心,使出了最后一个锦囊妙计,其决心之大、出手之快、力度之强,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呢?诸位请注意七项工作第三项中的这一句话:“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民生之形式顶于前,商生之实质躲于后。外表虽然冠冕堂皇,但“投资收购”这四个字却道尽内中玄机。

   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及围绕他们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特别是去年9.27房贷新政后,整个房地产市场形势陡然逆转,开发商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有断炊之虞。人们普遍预测,猖獗十年之久的房地产特殊利益集团全面溃败的日子为时不远。然而,恐怕连开发商自己都没有料到的是,突然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了他们一个绝地求生的良机!今年8月份之后,从地方到中央的一系列救市政策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地方政府本来就与开发商们沆瀣一气,出手救市不足为奇。没想到中央政府不久之后也跳将出来,要力保楼市稳定。这让那些力挺中央政府、相信中央决不会失信于民的公众利益捍卫者们大失所望、尴尬不已。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泄气。他们坚持认为,决定这场斗争胜败的最后因素是广大的普通百姓,在当前房价仍然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远远超过购房者购买能力的情况下,老百姓只要抱定再也不当房奴的决心,拒绝入市,则任何企图维持房地产暴利模式的企图都必然不会奏效、都必然会失败!

   一直到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也正如他们所料,观望情绪一如既往的浓厚,开发商依然叫苦不迭。但是突然,中央政府提出要以“快、重、准、实”之举收“立竿见影”之效,祭出了“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这一以财政资金直接托市的法宝。明眼人一看便知,所谓“开发建设”是虚,远水解不了近渴,地方政府也绝无积极性;“投资收购”是实,要赶快给开发商送钱,不然就要饿死了。地方政府更是拍手欢迎,郑州市政府甚至早在半个月前的救市17条中就明确要“优先购买市场上符合条件的已建成或在建普通商品房,作为拆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房源”。

   决策者的算盘打得很好,正如中国住宅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所说,“政府出钱购买开发商的闲置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一方面可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商品房销售,同时,政府从开发商手中购房,价格肯定要低于市场定价,也可平抑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可谓‘一举多得’。”

    真的是一举多得吗?

    首先我们要问,政府将以什么样的价格收购市场上的商品房?这个价格比现在的市场价不能太低,太低了开发商不干;也不能仅仅略低于市场价,那样公众将会一片哗然,政府更难逃维持高房价的干系,将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这个价格的确定会是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一场讨价还价,在当前开发商亟需政府拉他一把的情势下,可能会低一些,但决不会超过开发商的心理底线,决不会超过20%,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是限价房了。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在大声喊冤,说自己的利润没有公众想象的那样高,顶多只有15%,他们诉苦说,大头都被政府拿走了,从高价的土地到税收,他们其实也是在给地方政府和银行打工。所以我认为双方的谈判会在低于市场价的10%左右进行。

     第二,收购后政府将以怎样的价格供应给购房者?廉租房且不去说它,因为它是只租不卖。剩下的便是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这两类住房的价格是不能随便定的,因为已有公认的游戏规则。经济适用房目前各地都有一个大致的比较稳定的价格水平,不能骤然变化;限价房一般认为应比同地段同类型商品房低20%。也就是说,如果政府把收购来的房子投放到市场上,它是无钱可赚的,大量的情况是要倒贴。

    第三,乍看起来,购房者会因此受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以以较低的房价购买到房子了,因此也可以不必计较这个较低的价格是出于政府倒贴还是开发商让利。但是,这个甜头是短暂的。地方政府决不会大量的、长期地倒贴。地方政府之所以急于出手救市就是怕楼市长期低迷影响财政收入,它怎么可能长期大量的支出呢?它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在购房者不肯入市的僵局中以财政收入给楼市输血以避免楼市崩溃,避免开发商大批破产。一旦开发商度过这一难关,高额地价款能够正常支付,税收能够正常上缴,这一笔倒贴的钱将会大大缩小,对市场影响也会大大降低,高房价将会卷土重来。

    毫无疑问,不管出此下策的初衷是什么,其后果必将使应该刻不容缓实施的的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的调整无限期的推迟到未来,使本来完全有条件进行的一场虽然痛苦不堪但却在控制范围之内、可保性命无忧的手术丧失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