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彤主任应邀出席第三届智库峰会并发表讲话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23 | 55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彤主任应邀出席第三届智库峰会并发表讲话
2013628-29日,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主任、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王彤先生应邀出席了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并在会上发表讲话。
王彤主任和与会领导、来宾合影。
附:王彤主任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的讲话
共同努力启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消费市场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王彤博士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出席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并参加“世界能源新格局”分论坛的对话与讨论。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共同努力启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消费市场。
关于世界能源新格局这个话题,我们进行讨论时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探讨:一个是供给维度,一个是需求维度。实际上,供给维度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够经常成为头条新闻的话题,比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双反”调查、中国与俄罗斯旷日持久的油气价格谈判,以及今天在座的赵建国董事长等中国能源企业在国内外的布局等等。这些问题确实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都是塑造世界能源新格局的变量,其重要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份。
作为一个能源智库学者,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维度即需求维度来谈一谈,尤其是中国的能源需求维度。我个人认为,这已经成为影响世界能源新格局越来越关键的一个变量。而我们如何来应对这个变量,不但对中国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对于全世界也是利益攸关。
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煤净进口国。而就在短短几年之前,我们还一直停留在美国是全球能源消耗老大、日本是全球能源进口大户这样的传统思维之中。没想到短短几年,整个能源消费格局来了一个大逆转。而完成这一逆转的背后推动力量,正是中国极为旺盛的能源需求,以及未来可以预期的能源需求增长。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2025年中国75%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之中。按照这一目标,接下来12年间,将有近3亿农民搬进城市。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衡量,这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运动。无论是城镇化本身,还是与之伴随的消费升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能源需求的进一步攀升。
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按照原来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世界上将很难找到足够的能源资源满足我们的持续消耗;此外,即使能够找到这么多的能源满足我们的消耗,地球的排放空间也容纳不了。最近在一次报告中看到,中国GDP占全球10%,能源消耗占全球20%,碳排放占全球25%,2011年新增排放占全球新增排放的60%。无论是能源消耗的总量、强度,还是排放的规模及其增速,我们今天其实都已经开始接近某个临界点。
这是一道很大的难题,怎么办?相信在座各位嘉宾都有各自的思考,也都会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作为国家战略智库,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回到问题的源头,从能源需求的角度寻找长效解决方案,从中国的东部地区开始,动员多种手段激活和释放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的消费需求。要缓解中国的能源、排放和雾霾等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的城镇化,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消费市场的启动,可以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应该说,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从能源终端消费者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等省,只要适当引导并降低使用门槛,启动当地的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消费市场,应该不是梦想。无论是夏季供冷、冬季采暖还是自备发电,这些地区的工厂、社区和家庭都有很大的需求,缺的是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光伏发电、光热、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冰蓄能和智能电网等技术集成,为工厂、社区和独立的家庭住宅提供发电、制冷和采暖等服务,与现有电网供电互补,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已经基本可行。
前两周,李克强总理专门主持召开了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如何启动国内分布式能源市场,以支持光伏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实现更好的发展,会上推出了多项政策。可以说,目前在政策层面发展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各项关键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尤其是上网和电价补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推动落实这些政策,特别是如何通过类似于消费信贷之类的金融创新,降低终端消费者的使用门槛。
至于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可以从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应用市场的启动中获得好处。光伏、冰蓄能等设备厂商以及节能服务公司不用说了,国内市场的启动实际上会填补欧盟“双反”带来的市场空白。电力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光伏等大型可再生能源电站获利。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市场启动,对于电网也是一个福音,我国电力供求关系总体上仍然偏紧,尤其是冬夏等用电高峰期很容易闹“电荒”,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可以大大缓解电网的负荷,从根本上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同时降低电网的整体排放。
对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来说,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是一个福音。中国的能源生产地区和能源消费地区基本上是完全分离的,东部能源需求大省同时也是能源资源贫乏地区,在冬夏等用电高峰期如何保障电煤供应,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而在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地方政府又得面对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夹在这两难问题之间的地方政府,实际上在走一根绷得越来越紧的钢丝。发展可再生分布式能源,不但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他们在保障能源供给和节能减排两大问题上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大家从雾霾的包围中解脱出来。
当然,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层面、产业层面、社会层面和金融层面的诸多问题,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也都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如何从机制设计和政策层面找到解决方案,帮助化解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加快它的应用推广,中外智库还可以联手做很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愿意与中外智库同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推动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深信,这不但对中国有利,也对世界有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