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ZHONGGUO SHEHUI JINGJI DIAOCHA ZHONGXIN XINAN ZHONGXIN
中国居民的沟通能力跃过了及格线。今天上午,由零点调查公司与央视“东方时空”联合发布的《中国人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沟通指数的总体得分为66.84分。 中国人目前的沟通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亲缘社交”很难突破,人们的交际方式仍然有限,饭局是沟通的主要方式。 此次调查主要从沟通的主观意愿、实际具备的能力条件、具体的行为特征以及获得的收益4个方面对中国城乡居民进行自我主观量化评估。 “亲缘社交”难以突破 亲戚圈、同事圈、同学圈和社交圈共同构成了中国人际交往的功能圈。调查显示,中国人对“陌生人”的社交圈利用不足,目前还很难突破“亲缘社交”的局限。 中国人交往最频繁的是亲戚圈,77.9%的人表示他们跟亲戚的联系较为紧密,与同事圈的交往次之,社交圈最弱。人们最依赖和亲近感最强的也是亲戚圈,同学圈和同事圈次之,对社交圈的心理依赖度最低。 饭桌社交仍占主流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平均每人参加的社交活动仅有一种;并且社交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有37.3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交活动。中国居民最为普及的3种社交活动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 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饭桌社交”仍是中国百姓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3785名受访者中有四成多人参加过聚餐,聚餐是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种。 “这一点和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有关系,一方面是中国人最习惯在饭桌上谈事情,而且能够谈成的比例相当高;另一方面是亲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不需要沟通技巧,收益有可能是最大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博士告诉记者。 移动通讯成为沟通“大哥大” 手机和小灵通这两种移动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最常用的沟通工具,使用频率已经超过了固定电话。 调查结果显示,63.87%的中国居民收发过手机短信,平均每天每人要收发7条短信。 相关链接:中国人最感兴趣的话题 沟通年度报告表明,人们在沟通时最感兴趣的五大话题是: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对情感、收入等较为私密的话题谈论的也较多,低于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仅为17.4%。 名词解释:沟通能力 中国城乡居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借助媒体和人际网络等工具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四川易快通富科技有限公司 www.zdxnzx.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电话:(028)85511422 69862582 69862579 传真:028-85511422 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