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步一步他们踏上回家路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4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际残疾人日前夕,记者走进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
  “正在抓紧练习,再过几天我就要回家了,刚满百天的孩子我还没见过面呢。”康复中心训练室里,张学军一步一步,走得认真又稳当。
  张学军是绵阳市水电规划设计院的一名工程师。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北川出差,在被埋了80多个小时后被救出。经过4个多月的训练,如今已基本能独自行走。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在大地震发生半年后,那些因灾肢残的人们是否已得到妥善治疗,他们的康复情况如何?昨(2)日下午,记者走进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
  活动室传出爽朗笑声
  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龙江路的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刚走到二楼活动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推门一看,原来3个女孩子正围坐在一张病床上“斗地主”。门边扎着马尾的女孩当“地主”输了,按照游戏规则,输的一方要在房间里走一圈。扎马尾的女孩有些吃力地拿起拐杖,小心翼翼地下了床。
  扎马尾的女孩叫何纯涛,今年22岁,广安桂兴镇人,去年大学毕业后去什邡蓥华镇一家企业工作。地震发生后,她幸运地从死神手里逃出,却永远失去了两条腿。“7月份就来到这里了,这个月有望康复出院。”
  另外两名女孩,一个是来自北川中学的张凤,一个是青川县木鱼中学的李甜甜,她们都是双腿截肢。“怎么会没有哭过?但人生的路还得走下去。”
  康复技师侯红秀说,这些小姑娘开朗乐观,康复起来也比较快。由于每天训练十分枯燥,所以中心允许她们用少量时间玩乐,这样有利于早日康复。
  150名地震伤员康复出院
  在康复中心训练室,81岁的李素芳老人是年龄最大的地震伤员。李婆婆家住茂县县城,地震时被垮塌的房屋压倒,左腿被截肢。
  虽然年过八旬,但李婆婆耳聪目明。“震后第3天就被直升飞机接到成都治疗,然后又到山东继续治疗,每个人都热情得像亲人一样,回四川时山东还送了轮椅和衣服。”李婆婆说,一个月前,她被送到了现在的康复中心,安装了假肢,经过训练,现在能扶着墙走路了。
  记者在康复中心看到,中心为每位伤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康复方案,每天都有专门的康复技师进行指导陪护;寒冬来临,中心还筹资在所有病房都装上了空调。
  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主任李海浪告诉记者,震后该中心已装配了200多具假肢及300多例矫形器,接受地震截肢伤员170余名,现在已有150名伤员出院,“还有20多名地震伤员正在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