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危机还是机遇?
来源: | 作者:中调西南中心 | 时间:2013-07-09 | 6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去年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最近已经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且正在演变为席卷西方的经济衰退。西方金融界的权威人士称这场金融大海啸为“百年不遇”,承认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了防止这场金融危机发展成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萧条,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向其银行系统注入了巨额资金,在通货膨胀仍然存在的环境下多次降低利率,甚至不惜政府出资拯救本国银行,将私人银行国有化。在最近几十天中,美国政府就决定为这种拯救行动付出8千多亿美元,而西欧各国则打算为拯救本国金融体系而付出2万亿欧元。

 一、危机还是机遇:对立的发展道路

 在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如此严重的西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竟然会没有影响,这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经济界和经济决策层担心中国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拖累,甚至也被牵连到某种危机之中,这种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似乎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决策层的这种担忧,当前些日子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共同采取了降低利率的行动时,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跟着同时降低利息率,给人造成了一个印象,似乎中国的中央银行不过就是美国和欧盟中央银行的应声虫。

其实,了解20世纪30年代以前一百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史的人都知道,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在重现那时几乎十年发生一次的经济危机,从危机发生的方式到危机演化的路径都是如此,连危机在各主要经济大国发生的同步性,也和那时候一模一样。我早就认为,最近20多年由美英引领而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自由化“改革”,不过是在将整个世界拉回到19世纪去。在现代的技术和社会组织下实行19世纪的那种自由市场,不发生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倒奇怪了。这是现代的经济自由主义必定招来的报应。

按照19世纪的常态,任何一个经济上的主要国家都不能逃脱重大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打击。以此推论,中国经济在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似乎也必遭劫难。不过,这样的推论所依据的并不是什么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70多年前的那次30年代大萧条中,西方的发达工业国都深陷危机的泥潭,产出的暴减和失业率都以百分之几十计,而苏联却恰好在这个时期彻底实行了公有制计划经济,不仅没有经历什么产出总值上的下降,反而实现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大飞跃,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国。在紧接其后而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战胜了纳粹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正是它在西方经济大萧条期间建立的工业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实力。对苏联来说,西方的经济大萧条反倒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熟悉经济上的历史事实的人都知道,19世纪欧美国家之所以在受经济危机打击上具有同步性,是因为它们都实行在国际上开放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苏联之所以将西方国家的30年代大萧条变成了自己发展的机遇,则是因为它在当时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公有制计划经济。

当然,单纯对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和模仿不可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不过,对当前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进行的深入考虑仍然会证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是危机还是机遇,这取决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路线。

有两条根本对立的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选择:一条是独立自主地集中统筹的经济发展路线,走这条道路,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是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另一条是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这条道路或迟或早会使中国受西方国家裹胁而陷入经济和金融危机。

 二、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

 最近十年来,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在中国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条路线在国内致力于实行自由放任式的市场化,不顾一切地推行掠夺人民财富的私有化;对外则完全放弃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放弃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放任外国产品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占据中国市场,放任以致恳求西方企业抢占中国的投资机会、控制中国的各个产业,甚至将中国的国有企业都以“卖”为名拱手送给外资企业,同时调动一切政策手段力图通过增加对西方的出口来发展中国经济。

中国的决策层自1999年开始不惜代价地致力于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最终以放弃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为代价而在2001年加入了WTO,实行所谓“与国际接轨”,这是执行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路线最集中的体现。

前几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的那种最疯狂的经济繁荣期。适逢这一时机,加入WTO带来的西方降低对中国出口产品壁垒方便了中国增加产品出口,使得以低工资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国产品的出口能够以每年30%多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也从每年2百到4百亿美元上升到2千多亿美元。“与国际接轨”道路的拥护者们由此获得了“证据”来“证明”其主张的正确性。而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却说明,这个“与国际接轨的好处”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

就是在前几年这个时期,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也使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加入WTO迫使中国放弃对国内重要产业的保护,导致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的经济增长遇到严重困难,大豆之类的产业更是被外国产品挤垮;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并在中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疯狂并购,使中国的许多重要产业被外资控制;开放中国金融业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赚取了巨额利润,并且将中国变成了为美国和英国等资金净输入国筹资的重要来源。经常帐户的巨额顺差使中国成了一个资金净输出的国家,但是对外资的开放以致优惠却使外资同时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了畸形的资金内外对流,国内的外资与国外的外汇储备同时激增,中国自己国内的产业被外国人控制、丧失盈利机会,由此换得的外汇储备只是回报很低的外国资产,而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则清楚地表明,中国外汇储备所持有的这些外国资产很可能不会有约定的回报,甚至可能连本金都损失掉。

而当前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将彻底暴露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西方金融体系的动荡可能使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受到重大损失,但这绝不会是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主要作用。西方经济的衰退必定导致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明显下降,再加上巨额的贸易顺差所招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昙花一现的出口需求拉动本身所助长的劳动成本上升,所有这一切都使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能力迅速下降。最近一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倒闭了几万家企业,据称导致2千万工人失业,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口变为亏损。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西方经济衰退才刚刚开始,西方需求萎缩对中国出口的这种打击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