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成都高新区努力探索城管新路子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3-07-09 | 416 次浏览 | 分享到:

       成都高新区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五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辖区200个社区院落和200条街道进行整治,基本实现了“五无”目标,即无没整治的街道和院落,无临街防护栏、无违章搭建、无环境脏乱差、无违章广告和“牛皮癣”,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在市城管局历次组织的城区市容秩序督察考核评比中,高新区均名列前茅,2005年、2006年全市城市管理民意测评,高新区均排名第一。高新区城市面貌之所以发生如此明显变化,就在于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的要求,从自身特点出发,以人为本,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构建和谐城管的新路子。

                         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观
   
      城市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人,其管理对象也是人。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新区认真实践这一科学指导思想。他们坚决抛弃过去那种主要为了检查、为了参观的旧观念,代之以新的以人为本、为居住在本区的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观念;他们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化、一刀切的城市管理方式,代之以说服教育为主、变堵为疏、人性化管理等和谐城管方式。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促进了高新区城管工作的根本转变。

                         创新体制,实行管理与执法合一
  
       鉴于城市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广泛性,高新区大胆突破过去那种就管理说管理、就执法说执法的传统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确立“大管理”观念。在具体做法上:一是率先将管理与执法合一,组建高新区城管执法局,实行市容环卫、市政管养、园林绿化、城管执法“四位一体”的体制,有效地克服了管理与执法分离的矛盾。二是全区所有街道、园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市政维护、绿化管养等工作都实行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改革城维体制。三是率先在全市试行“城市管理按路段责任到人”的办法,将建成区200条街道分片包干,分段到人,实行点、线、面统一,实行个人、处(中队)领导、街道办事处、管理部门四结合,并纳入绩效管理。四是请中介机构对12家绿化企业管养质量进行测评,对平均分低于80分的管养企业实行淘汰,作为一年一度对企业考核的重要措施。五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BOT模式,经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管理企业,优化垃圾压缩站的营运管理。
                          
                          创新制度,实行长效管理   
       科学制度是实行长效管理的保证。高新区制定了《成都高新区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高新区开展先进城市管理街办活动实施意见》、《成都高新区先进环卫公司评比实施办法》、《成都高新区先进绿化公司评比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分解落实城市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在全区城管系统实行“7.16”工作制度和领导带班巡查制,做到每天7时至23时,连续16小时投入管理力量,每天都有带班领导巡视检查,做到“五个一样”(晚上与白天一个样、背街小巷与主街一个样、平常与节假日一个样、不检查与检查一个样、城郊结合部与城区一个样)和“三个及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确保城市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全面启动“门前五包”责任制,各街道办事处与企业、学校、商家、事业单位、临街店铺签定“门前五包”责任书,共计4000余份,签约率达99%,从而营造起“城市管理人人有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求真务实,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新区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整治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拆违建,整治社区院落。针对拆违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拆除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在拆违执行过程中,城管执法局采取会同街道办事处同志一道,反复上门找当事人了解违建存在的原因和拆除后的困难,并协助街道办事处加大低保力度、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介绍就业岗位等,解决拆违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在依法发出限拆处罚决定书和限拆通知书后,采取不间断跟踪督查,充分保证拆违的顺利进行。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区共拆除违法建筑约20万平方米,基本消灭了违章搭建,没发生一起拆违纠纷和激化矛盾的事件,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治扬尘,提高空气质量。五年来,高新区对闲置土地、已征待建工地打围60余公里,并要求辖区所有施工工地一律实施打围作业,全部设置冲洗设施。对日常检查,通过联动执法、定点设卡、追踪溯源等有效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各种环节的扬尘污染,有效地防止了建筑渣土乱倾倒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辖区道路的日常保洁和园林植物的防尘污染力度,主街干道保洁时间达16小时,每5小时道路进行一次洒水降尘,园林植物每周2次以上冲洗降尘,辖区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除“牛癣”,根治城市顽症。为根治城市顽症,高新区大胆尝试“治癣”新方法,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制出“去渍灵”和“粘不牢”两种环保除“癣”新材料,有效解决了除癣问题。2004年、2005年两次全市打击非法张贴、书写广告现场会在高新区召开,19个区(市)县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牛皮癣”整治现场,并得到好评。
     清理户外广告,强化空间环境整治。高新区不仅注重对地面环境、临街楼面的整治力度,同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开展了一系列户外广告牌的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先后集中对天府大道、整治社区、整治道路、三环路、机场路、高新大道、西芯大道、天宇路等地方的广告牌进行了连续拆除的执法清理,走到了全市前列。
     整治城乡结合部,改变脏、乱、差现象。高新区环境整治工作已经从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重点对三环路、铁路沿线周边的违章搭建、外来人员窝棚、生活垃圾和建筑渣土乱倾倒、收购废品乱堆放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拆除三环路、铁路沿线周边违章搭建5万平方米,清除生活垃圾和建筑渣土1500多吨,对三环路两侧50米实施了全面绿化,西环线黄忠大道段2公里的生态带实施绿化、美化,对成雅高速路西侧2公里的铁路沿线实施建绿工程,共建成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面貌。

                         强化队伍,提高管理执法人员素质

       城市管理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人,关键在管理者、执法者的素质。高新区把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认真研究制定队伍培训、学习、队容风纪和规范执法程序等工作计划,提出努力实践“服务中执法,执法中服务”的理念,以“树三心”、“强三力”为动力,特别是通过作风整顿“三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执法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执法大队在全市首先使用了《执法教育劝导书》,积极探索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新路子,城市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今天,当你漫步在高新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绿树红花点缀的现代城市迷人风采;往昔随处可见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出摊占道的小商贩、乱搭建的违章建筑已消失踪影;时尚靓丽的店面和招牌、空调外挂机被统一装饰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旧式卷帘门被统一规范为通透式、透明式卷帘门,成为市容整治后的一个新典范、新亮点。城市管理是个大课题,高新区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继续探索、继续前进。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古荣华  刘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