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ZHONGGUO SHEHUI JINGJI DIAOCHA ZHONGXIN XINAN ZHONGXIN
时间难平伤痕 坚强面对未来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村民杨海琼和母亲蒋万琼在自己被地震摧毁的家园前痛哭, 他们一家15口人仅仅幸存5个人。 |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的特大地震重创四川汶川,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随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半年过去了,寒冬来临,灾区人民生活怎样了?重建家园进展如何?遇到了那些困难?还需要什么帮助?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
地震灾区的一个新家诞生
11日11时20分,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11组,来自重庆江津的志愿者钟祖伦正在帮棚花村民袁朝秀家盖过冬过渡房。冬季即将到来,灾区群众纷纷以各种方式改扩建过渡房。
王全新家气派的客厅
■四川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一个新家的诞生
除了还没来得及贴壁砖的阳台,四川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4组组长王全的新家已经万事俱备了。
11月11日,走进这个上下两层、238平方米的新家,白墙黑瓦,清一色塑钢窗。地上实木地板,墙线包了红木,一层客厅,3组深红色的真皮沙发特别抢眼。
“不等不靠,自己努力最重要。”这是王全这段时间的口头禅。地震中,风光秀丽的茶坪村成了一片废墟,村里147户人家,只有3户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
“灾难大,受灾广,灾民多,国家哪儿来那么多钱嘛?”在6月份,从帐篷搬进活动板房,王全就决定:“自己盖房。”
半年过后看汶川
■ 绵竹天河小学:孩子面前才笑的“彭大爷”
11月11日,绵竹市天河小学,板房教室前的操场上,孩子们围着一位中年人唧唧喳喳。
“援建的叔叔阿姨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中年人问。“文具!”“电脑!”“校服!”孩子们七嘴八舌。“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他们……”
中年人是绵竹市教育局副局长彭波。这个坚强的北川汉子,地震中失去了11位亲人,半年来,只有在孩子们面前,才露出难得的笑容。
■德阳天元小学:又上心理辅导课了
“别怕,有我们呢!”重灾区德阳市旌阳区天元小学六年级(2)班的尹玉峰站在1米高的课桌上,应声向后倒去,他的同学们手挽手牢牢地接住他。
11月11日上午来到天元小学,赶上六年级(2)班在做心理辅导,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吴思宇主持了这次心理辅导活动。
德阳市妇联主席尹艳介绍,“5·12”地震过后,重灾区学校普遍开展了心理辅导课程,每周1至2次,形式多样。
天冷了,向灾区伸出援手
10月15日,市民捐献棉衣被。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当日,北京市东城区清水苑社区200多名居民为四川灾区捐献了全新的棉衣被、八成新的电脑电视等。据悉,北京全市18区县在辖区内繁华街道和居民密集区设置宣传场地,开展为四川灾区捐赠活动。
到今天,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整整半年了。
过去的半年,是四川灾区民众生命中最漫长的半年,他们从面对死亡,到面对分离,再到面对重建,如今他们会不会又面对寒冷?
来自央视《东方时空》的报道显示,四川民政部门称地震灾区还缺80万床棉被,70万套棉衣裤。单就在北川一个县城,还有超过12万人面临过冬的困难,许多人还住在夏天用的救灾帐篷里。
其实就算没有发生地震灾害,曾经在长江到淮河一线居住过的人们都知道,那里的冬天也很冷。因为没有暖气供应,人们只能用空调、煤炉子、电热毯这些加温设备防冻过冬。尤其是在农村和不发达地区,能不能在一个有取暖条件的户内环境中过冬,就成为了关系生活质量的大事。四川地震灾区正处在这一线,更何况这里的同胞很多仍在帐篷里。
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百日后,半年后……人们被其他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些仍然处在伤痛中的同胞。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忘却的救主”正在来临。这个时候对于许多人而言,地震正在更多地成为一段伤心史。
而与之相反的是,半年时间尚无法修补一场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如果说挽救生命是一场闪电战,那么重新让灾区同胞回归到生命中最温暖的日子里,就是一场持久战。自然考验我们的爱心,而时间考验我们爱的耐力。
国家经济部门也在为地震灾区过冬筹集物资。到目前为至,四川地震灾区仍然需要大量的御寒衣物。这种在漫长等待和重建中的艰苦,往往只有身处灾区的人才能体会。这也说明,灾区需要一场立杆见影的募捐。所缺的80万床棉被,70万套棉衣裤,完全可以考虑对口分解到相关的省份。
就在这个温暖开始的冬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北京的不少社区开始为灾区同胞募捐冬衣、棉被。那些我们在暖气中已经不需要的衣物,不要再压在箱底了,翻出来洗干净,就可以成为灾区同胞赖以维生的温暖符号。在全国的其他城市社区也有必要掀起捐助高潮,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应是社会的自觉行为。
苍生泣血才止咽,半年望川已入冬。半年前我们曾经满怀温情地喊出,我们都是汶川人。此刻,我们还愿意做一个知冷着热的汶川人吗?半年前,各种活跃的志愿者组织和公民团体,现在是又一个行动的时机。从媒体的角度来看,一种声音的出现或许不能在根本上给灾区的数百万同胞带来肌肤的真正温暖,但我们仍愿意传递这种温暖的声音,它或许会成为行动中的一点温度。
北京的冬天是温暖的。因为每一个家庭都会生活在暖气和亲情中。然而此刻,在汶川、在北川、在青川,在那些异地重建的乡镇聚居地……简易的板房能不能抵御初冬的寒风,单薄的秋衣是不是可以温暖孩子的小手,冬雨会不会从5月赈灾时的薄雨披缝隙中透进来,一点点浸渍灾区同胞的肌肤和心灵……为了这些情形不再发生,为了所有人的体温,我们能否多做一点什么?
时间难平伤痕,坚强面对未来
■ 时间难平伤痕 坚强面对未来——汶川大地震六月祭
上周末,高雪源带着妻子和儿子在离家不远的公园玩耍。这是他“5·12”地震以来的第一个休息日。年底前,除了正常的周末休息外他还有9天公休假,这是平武县委10月24日下发的红头文件规定必须执行的。
就在那天凌晨,高雪源的同事、平武县移民办主任罗世斌因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过度劳累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在罗世斌的最后时刻陪伴他的高雪源至今仍然无法接受,他说:“晚饭还是罗主任给我们做的,之后又一起开会……”
■抗震救灾,什么支撑我们走过180个日夜
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冬天,丝丝寒意中涌动着暖流。在通往灾区的公路上,疾驰着一辆辆满载棉衣被、大米、菜油等过冬物资的大货车,这些物资,有政府的调拨,也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咱吃得好穿得暖,别忘了灾区上年纪的人,做件棉被给灾区老人送去。”山东莱芜85岁老党员吕玉梅说。“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我们住在城里,晚上被子薄了,都感到一丝丝凉意,想起平武、北川山区的群众,就想为他们多添一床被子,让他们在冬天的夜晚更暖和些。”民营企业老板潘洪太捐助了53床军用棉被……
在历经180多个日夜后,爱心的热流依然在祖国灾区大地蓬勃奔涌。
■国务院十大举措之一:让灾区人民早日安居乐业
措施: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
点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夺走数万人的生命,也使川、甘、陕三省数千万人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需要3年左右时间,灾区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的道路仍然漫长。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中央这次加快重建进度,不仅有助于灾区经济加速恢复,更主要的是惠及广大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帮助他们早日安居乐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四川易快通富科技有限公司 www.zdxnzx.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电话:(028)85511422 69862582 69862579 传真:028-85511422 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