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年一度的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在中国社科院发布,蓝皮书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沪京广继续领跑
根据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在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相关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上海、北京、广东继续蝉联前三名。
在排行榜中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内蒙古。
处于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黑龙江、四川、湖南、安徽、吉林、陕西。
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江西、重庆、广西、海南、新疆、云南、青海、宁夏、贵州、甘肃、西藏。
2007年与2006年相比较,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10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山西、四川和云南,排位均上升2位;福建、陕西、重庆、广西、海南和贵州,排位均上升1位。
港澳台首次比评
在今年的评价报告中,首次根据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与港澳台地区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构建相应的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对2006~2007年港澳台地区和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评价结果显示,2007年,香港名列第一、台湾第二,澳门位居第九。从综合排名结果来看,2007年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都处于上游区,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别是第1位、第9位和第2位,处于全国前列。2006年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也都处于上游区,其中,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别是第2位、第9位和第1位,同样处于全国前列。
从竞争力平均分值看,西部地区各省份竞争力提升较快,与中部地区差距缩小,但其平均分值仍然不到东部地区的50%。同时,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也继续呈现扩大趋势。专家认为,省域和大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不均衡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