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ZHONGGUO SHEHUI JINGJI DIAOCHA ZHONGXIN XINAN ZHONGXIN
一个特定的时代符号?抑或为改变命运的一次集体冲动?1月24日,在成都火车北站汹涌人潮中,在拎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脸上,捕捉不到这样深邃的答案。
不可否认,在城市和乡村间如候鸟般迁徙,他们获得的最现实利益是:2005年,1637万打工川军挣回722亿元。对1637万打工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有了这722亿,也就多了些宽裕,添了些安稳。而对广大农村的发展来说,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不仅如此,伴随一个又一个打工故事,传统农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往往就此改变,许多农民工的命运也因此走上另一个轨迹……
岁末,正值打工川军荣耀回乡之际,记者走进他们的家门,走进他们心里,感受他们挣钱、用钱的诚实、勇气、智慧……
[打工改变命运·数字川军]
川军5个“全国第一”
记者从省劳务办了解到,2005年我省劳务开发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转移输出规模和劳务收入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以“川妹子”为龙头的劳务品牌打造工程开全国先河;举办全省性、综合性农民工技能大赛属全国首次;以远程面试、信息传递为主要内容的“远程见工系统”是全国第一条农民外出务工快捷通道;专事民工群体维权救助的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在全国独树一帜。
数字川军
2005年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63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7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81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22亿元;从银行和邮局汇兑回川532.7亿元(不含卡等其他渠道),同比增加76.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同比增加2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9%。
品牌川军
2005年我省劳务品牌打造强势启动。全年培训农民工565万人次,完成省政府承诺的2005年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其中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170万人。举办了全省农民工技能大赛,有3万余名农民工报名参赛。
以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厦洽会等为载体,以“远程见工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年新增跨区域输出40万人。
华西民工救助中心受理民工咨询投诉83100人次,维权救助6320件,挽回经济损失2450万元。
2006年川军
2006年,我省将力争全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50万人;实施品牌劳务工程,进一步打造“川妹子”品牌,带动“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发展;筹建四川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及南充、泸州分院,提升劳务品牌水平。
[打工改变命运·抱财回家]15年,砖瓦匠“野鸡变凤凰”
每年年关,彭军都要带着妻子儿女从打工地新疆昌吉州赶回中江县,看看父母,看看“山顶上”的邻居。1月19日,记者到达时,前天才回到老家的彭军正靠在木椅上享受天伦之乐……
1991年3月,春暖花开之时,彭军却处于人生最困顿时期。“家里穷得叮当响,锅都揭不开”,老婆秦东梅在一旁揭老底。当时,小儿子东东又呱呱落地,彭军心一横,带老婆儿子跑新疆。
一路摇晃到乌鲁木齐,身上只剩下2元钱,可是距离目的地昌吉还有30公里,咬咬呀,走路。为逗老婆高兴,彭军边走边唱歌,唱着唱着两口子都泪流满面,走拢,黄胶鞋都烂了。
幸好还有活干。彭军很快在建筑工地上找到活,一个月近100元钱,勉强够一家3口用。
在天寒地冻的大西北,建筑业只有7个月能做活。1991年寒冬来临时,彭军只有30元钱、15公斤面粉。怎么办?把豆腐干切成细颗颗,用海椒面和盐拌了,就成了一个冬天的菜。钱当然只能用来作娃娃的“营养费”———买米熬米浆喝。
但钱还是不够用。彭军四处奔波,终于在当地新华书店找到掏垃圾洞的工作。3个洞45元钱。
那年,彭军一家在冷气森森的工棚里过了一个“最造孽”的春节。
踏实的性格迎来命运的转折。建筑公司的江苏老板发现,彭军做事又快又好,为人老实,于是试着让他做一层楼的砖瓦活,后来又把一栋楼交给他负责。当他出色地完成一个2000平方米的工程,为老板赢得2万多元“额外利润”时,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彭,我可以转包工程给你了。
彭军成了一个小包工头。他从老家挑选了“活路把细”的同行到新疆。2003年,经他手的工程量达上万平方米。小两口第一次有了积蓄,干什么呢,回老家修房?许多老乡挣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泥瓦房变成砖房。
彭军摇摇头,深山沟沟里的砖房还不是黑暗中的漂亮衣服?没有显摆的价值。“再说,确实不想修地球了,房子修在那里干什么?”两人一合计,在中江县城买了3个铺面。
如今,彭军手下有上千名工人,但是他从来没有欠过一分工钱。曾经惨痛的经历让他深深明白血汗钱、救命钱的意义。
每年正月十五,彭军会在镇上摆几十桌酒席,请工友们“团团圆,摆摆龙门阵”。10多年来,这个习惯坚持至今。
彭军表示,再干几年,等到小儿子考上大学后,就不再“漂泊”了,回到四川老家养老。“这里是我的根”。
[打工改变命运·回乡创业]9年后,回乡做猪倌
白色衬衣、白净面孔、发亮的皮鞋,当中江县富兴镇汉卿村的刘复彬出现在大家面前,立刻有人哄笑:
你看上去哪像个农民嘛,一天到晚穿得伸伸抖抖。
刘复彬大大方方地回答:啊,有本事噻!13年前刚出远门时,那个腼腆得与陌生人说话就要脸红的17岁农村小伙早就脱胎换骨了。
因为贫穷,1993年秋天,考上高中的刘复彬没有上学,却踏上了去福建晋江的打工之路。
经老乡介绍,刘复彬进了一家粤菜饭馆洗碗,饭馆生意火爆,常常凌晨一两点钟还打不了烊,洗碗自然更晚。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常常洗着洗着,刘复彬就蹲在厨房地上睡着了。都是打工拿辛苦钱,厨房师傅没有呵斥他。
但有天晚上,老板娘发现了,大怒,飞起一腿踢向刘复彬。刘复彬扑进洗碗盆,顿时脏水满面,压碎的一个瓷碗,把他左手虎口割开一条口子,血立刻流了出来。面对怒气冲冲的老板娘,刘复彬没敢哭,含泪爬起来,匆匆包一下,又开始洗。“那一刻,我感受到被歧视的滋味,从此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模样,让别人不敢再瞧不起”。
洗碗肯定洗一辈子也洗不出个名堂,刘复彬有了学厨的念头。从此他有意无意地讨掌勺师傅的欢心:跑腿呀,买烟呀,洗衣呀。师傅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伶俐的小伙,教他做粤菜,在没有老板监督的时候,还让他单独上灶。半年后,刘复彬弄出来的卤水、白斩鸡味道比师傅还好,这为他以后的打工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之后,他先后到成都、重庆等地做厨师,一个月能挣上千元。后来干脆承包一些酒店的厨房,还在春熙路上开火锅。
2002年,东奔西跑9年后,觉得很累,再加上小宝宝出世,他决定留在家里。
第二次创业,他选择当个猪倌。拿出5万多元积蓄,又贷款5万多元,再向亲戚朋友借了两三万元,孤注一掷地干起来。他在承包地上种猪草,第一个在村里修起沼气池。
规模养猪是个科技活。不懂技术的刘复彬这一年遭遇失败:死了20多头猪,损失2万元,“都是血汗钱啊”。
但当时,投入已达10多万元,没有退路。在当地科技部门的帮助下,他认真分析原因,并从书店一摞摞地买回养猪书籍,没日没夜地看。
他调整了投资方向:从养大猪换成养小猪,这样周期短,风险小。很快见效,2004年只死了两头猪,而且小猪的价格每公斤猛涨到12元多,超过了肥猪。
2005年上半年,他家出栏200多头小猪。目前他已经还了大部分债务,“总的来说,在家创业比在外打工强些,还可以照看家里”。
最近他买了电脑,“新农村的农民需要高科技来提高素质”,他说。
[打工改变命运·农民街]农民街上过起场镇生活
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汽车左摇右晃地行进2个小时后,一排整洁、白净的房子出现在山坳里,红的柱、白的墙、绿的树,冷雨中尤显生气。
“这就是我们的农民街———东风街”,年轻的中江县通山乡乡党委书记陈勇很骄傲。长250米、宽16米的街道,两边一溜3楼1底小楼,全是打工在外的农民修的,算起来共投入了640万元!
在场镇东边隔河相望,还有一条“农民街”———建设街也正在紧张修建中,长200米、宽14米,100个门面,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完成。“少了500万元修不起来”,陈勇说。
距离县城62公里的通山乡,曾有俗语说“连这里的鸡都不爱下蛋”。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乡信用社存款最多时只有几十万元,都是场镇上的生意人存的。
这些年来,中江县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县委书记贾瑞云透露,2005年,当地40万农民工仅通过邮局就寄回20亿元,是当地财政收入的13倍多。通山乡有4700位农民常年在外务工,乡信用社负责人“苦笑”着说,现在乡信用社的存款高达3200万元,只贷出去800万元,还有2400万元在“睡大觉”。修建东风街、建设街时,自己还曾盘算着能贷一些钱出去,但是一问,所有建设都是现金投入。
漫步东风街,128个铺面里,有人喝茶有人溜达,有人卖百货五金……若是赶场天,街上人挤人背挨背,成为当地物资的主要交易地。
41岁的石一万家就坐落在东风街上,3楼1底,400多平方米:底楼3个铺面,2楼租给学生,3楼自家住。
1986年就外出打工,石一万做过挑土建筑工、水泥工、电焊工。到2002年,他积攒下15万元血汗钱。听说乡上有人提议在场镇上修一条农民街,赶紧打听、赶紧报名,2003年,老石把家从乡下搬到这里,做起了场镇居民。铺面、房租,仅这些,就超过1年种庄稼的收成。
水,不用老母弱妻一小桶一小桶上坡下坎地挑了,一拧水龙头就有哗哗流出的自来水;买东西,不用很早就折腾起床去“赶场”了,一抬腿就买得遍;家里有什么事,一亮嗓门,邻居们1分钟内都来了。
更重要的是,有份自豪感,从此过上了“居民生活”。当然,过去在农村随地吐痰、不爱收拾的毛病得改,跟城里人学呗。
尽管已过了外出打工的黄金年龄,石一万还计划着出去找活路做。“生活倒是弄得很巴适了,还要给闺女挣些嫁妆钱哩!”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四川易快通富科技有限公司 www.zdxnzx.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电话:(028)85511422 69862582 69862579 传真:028-85511422 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