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元结构造成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3-07-09 | 4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希望田野上的四川探索

  ──与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谈农村改革发展

  四川是改革之乡。上个世纪有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在新世纪,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成都也仍然走在了全国前列。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回顾30年农村发展之路,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如是说。

  巨大成就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永昌:通过30年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实现了大发展。具体体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强农惠农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

  记者: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有哪些标志?

  任永昌:我们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农产品产销体制由改革开放前的"统购包销"到初期的"大管小活",再到中期的"小管大活",直到中后期陆续"全面放开",逐渐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农业发展在全国占有怎样的位置?

  任永昌:四川是传统农业大省,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四川不仅以占全国4.8%的耕地满足了占全国6.7%人口的食品需求,而且常年调出大量猪肉、蔬菜、水果和白酒。

  记者: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改革目标?

  任永昌:30年前,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分田到户,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以我省为例,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7元,比1978年的127元增长28倍,年均递增12.2%。30年来,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总体呈逐步加快趋势,尤其是"十五"以来增速明显加快。

  记者:但有数据显示,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33:1,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一年,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永昌: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也表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发展阶段

  记者:在30年改革进程中,我们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实践?

  任永昌:改革进程中,四川不乏先行者。1978年1月,广汉县金鱼公社实行"分组作业、以产定工、联产计酬"责任制。1980年11月,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这些改革实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记者:我国农村改革大致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任永昌: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1984年。它首先从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入手,在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一阶段是农村改革的突破阶段。

  记者:1984年以后,农村改革是否调整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阶段?

  任永昌:从1985—1991年,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记者: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任永昌: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02年,这个阶段,是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10年,农村改革从过去的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后,农村改革重点开始转向统筹城乡发展?

  任永昌:2002年到现在,是惠农强农阶段,中央开始考虑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如何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效发展机制。中央作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确立"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基本方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强化支持政策,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行促进政策。着力于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这个阶段农村改革的突出特征。

  基本经验

  记者:你认为农村改革30年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任永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也就不能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政策框架和体制机制。

  记者:从30年农村改革实践看,许多改革都是从农民自身开始的,是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

  任永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民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利益主体,要确保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确保每一次改革都能做到赋权于民、让利于民、还利于民。

  记者:实践表明,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制度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任永昌: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现代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城乡互动发展的过程。抓农业的思路要调整,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谈农村,要用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抓农业,一定要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获得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从而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