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用希望荡涤阴霾——百姓寄望2009年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3-07-09 | 4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希望2009年中国平安,灾区的余震少一些,灾后重建更顺利。”正在四川青川工作的浙江志愿者方晓霞说。

    来自浙江宁波的方晓霞是团中央招收的一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为了来地震灾区服务,她放弃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是青川重建的亲历者。这里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充满信心,三五年后,重建后的青川会比地震前好。”方晓霞说。

    刘翠苹是汶川映秀镇中滩堡村羌族村民,因为家里房屋全部垮塌,她和全家人至今仍住在映秀镇上的板房区。与两个多月前不同的是,她现在多了一个身份:板房区“自救饭店”的老板娘。对于新年,刘翠苹希望自己辛苦开创的板房饭馆能够更加红红火火,这样自力更生才有尊严,也能为国家减轻负担。

    “百年一遇的冰灾我们都扛过来了,我对来年有信心。”国家电网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员工周信说。为了建设冰灾摧不垮的坚强电网,如今他正奋战在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工地上。他所在的单位承担了10条超高压、22条高压线路抗冰改造施工任务。周信说:“我们全部按时、安全、优质地完成了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于庆浩2009年就要毕业了,他对这一年的最大期盼是找到适合的工作。

    “2009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于庆浩说,“但我相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山东经济学院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邵立成自己创业开了两家“地瓜坊”,专卖烤地瓜,小生意做得很红火。他说:“我希望2009年能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些,到全省各地去开连锁店。”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09届市场营销班学生马健有意到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或者到西部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但他希望国家的相关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创造发展环境,鼓励大学生走下去。

    2008年12月30日,投资20亿元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工程项目开工,从安徽寿县农村来上海打工的徐手强成为一名泥工,每工70元的报酬,让他感到满意。他说:“我们到城里干活不容易,希望明年城里能多一些岗位。对有活干的农民工,不要找借口削减报酬。”

    河南信阳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农民刘金钢没有那么幸运,2008年10月初,因为裁员他从福州回到老家。刚回来的时候,一下子没了收入非常着急。到了10月底,信阳市劳动部门在当地开办外出返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全部免费。刘金钢报名参加了烹饪培训班,学做当地家常菜。“打工这些年,我也想明白了,没有技术是不行。”刘金钢说,有了这门手艺,我准备2009年开个小餐馆,慢慢创业。

    对于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力格苏木牧民维日布一家来说,2008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由于雨水充足,加之近年来的各类草原生态保护工程作用开始显现,他家的草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全年各种畜产品纯收入达到6万元。“新的一年,我会把党和国家支农、惠农的好政策好好地实践和落实,过上更好、更幸福的日子。”维日布说。


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