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讲和谐 树新风 求发展
来源: | 作者:刘汉臣 | 发布时间: 2019-11-01 | 9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讲和谐 树新风 求发展

——四川省大竹县开展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纪实

 

 

中国苎麻之乡——大竹县,位于“川东明珠”达州市的南部,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是达州市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郊县。近年来,大竹县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农业产业化搞得有声有色,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县域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发展后劲让人期待。

今年年初,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突出“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项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大竹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借力发展,错位对接,着力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工业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跨越,文化资源大县向先进文化强县跨越”的工作目标。

但靠什么来支撑大竹县的新跨越呢?无疑,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干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新年伊始,大竹县委、县政府落实省委领导指示精神,从“促和谐,树新风”出发,从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干部作风问题入手,以“请党放心,让民满意,重树形象”为主题,深入开展“五查五整治”活动,从制度建设、措施保障和执行力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牵牛要牵牛鼻子”,大竹县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正是牵住了“牛鼻子”,让整个工作都活起来了。

正是春意盎然的季节。

以良好作风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正在竹乡大地蓬蓬勃勃地进行着。

“强党放心,让民满意,重树形象”为主题,四川省大竹县着力解决“政治不敏锐、关注群众利益不够、执行力不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政不廉”的问题,深入开展了“五查五整治”活动,把整顿作风与为民办实事、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正在结出硕果。

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明显提升,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赢得了群众认同。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正在成为大竹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转变作风,是竹乡大地的主旋律;

为民谋利,是竹乡大地的最强音。

 

作风好坏群众评说

大竹县把作风整顿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作风整顿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大竹县委在作风整顿建设的巩固完善阶段,组织群众对各乡镇、县级部门的作风整顿建设情况进行测评。测评中,群众不满意度超过15%,单位必须“补课”;群众不满意度超过25%的,经组织认定,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为确保整顿收到实效,全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千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来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县级部门和乡镇开门纳谏,把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请进机关,请他们为作风整顿建设提意见建议。全县共收集到意见建议近1600条,其中涉及领导干部作风、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75个。县里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逐条逐件落实整改目标、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

为使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大竹县专门制定了干部下访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实施方案、下访干部职责、运转流程和高效工作机制。目前,这项工作成效明显:干部下访成为宣传农村政策法律的“大篷车”,各工作组在下访工作中,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干部下访成为畅通群众诉求的“高速路”,有效地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干部下访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访成为化解基层难点问题的“金钥匙”,有效地化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下访成为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的“助推器”,较好地帮助指导群众发展了生产。

 

整顿作风处理动真格

大竹县委、县政府认为,要服务好人民,必须提升机关干部的工作效能。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一定要改变部分机关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状。于是从全县抽调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组成6个督导组,并聘请20名群众代表为特邀监督员,对全县干部作风进行明察暗访。县委、县政府对督导组和特邀监督员查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

两个乡镇因为值班时无领导带班、值班人员脱岗被通报批评,这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向县委作出书面检查并被书面诫勉6个月,脱岗的干部被免职;两名县级部门工作人员因上班时玩电脑游戏被通报批评;一县级部门和一乡镇部门因工作不在状态、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被责令“补课”。

城西乡卫生院二门诊医生虚开大处方,重复用药,使患者王某7个月的后续治疗费高达1.8万元,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调查核实后,此违纪行为被通报批评,主治医生退赔虚报的5000元现金,本年度评先选优资格被取消。

清理领导干部子女及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县公安局25名民警主动申报经商办企业问题,其中8人参与的企业已转让或停业,2名涉嫌违规经营的民警正在接受审查处理。

斗硬动真格的处理,起到了有力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到机关办事的群众发现,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变了,服务群众意识浓了,工作效率提升了。

 

心系群众动真感情

作风的转变,体现在工作中、细节里。

大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破解民生难题放在首位:破解出行难题,投资7000余万元启动渡改桥和通乡、村油(水泥)路改造建设270公里;破解就业难题,帮助365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和630名“4050”人员就业,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16万个,发放失地农民救济金610万元;破解看病难题,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可报销药品增加100余种,住院病人实际报销金额调整为不低于医疗总费用的20%,个人全年累计补偿封顶线调整为2万元,还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体检;破解生活难题,为1万余名困难群众新办、接续养老保险,及时发放离退休金3800余万元;破解上学难题,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免除贫困学生课本费55万余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29万元,补助贫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助学金63万元,减免贫困生学费2.4831万元,还确定城区4所中小学为民工子女就读定点学校。

在全县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真情。

神合乡龙头寨村的陈二毛患胃癌,妻子患结肠癌和子宫肿瘤,儿子患颈部淋巴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临医院看望陈二毛夫妻,鼓励他们安心治病。县卫生、民政、扶贫、教育等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帮助陈二毛一家度过难关。

全县教育工作者与1万名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筹集了26万元捐款将用于资助留守学生和贫困学生,为外出务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竹阳西区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城西乡健泉村6组有6户村民没有办理户口。派出所民警忙完工作后,赶往健泉村,把刚办好的户口簿送到村民手上。

县公安局发放警民连心卡,推行错时工作制,架起了便民连心桥;县法院依法为农民工讨回工资171万元,维护了农民工权益;县卫生局开展“医疗进万家”活动为1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义诊;县电力公司增设收费营业点方便市民交费……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群众感受到了干部群众间的鱼水深情。

 

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整顿作风,服务人民,落脚点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竹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实施“农业立县”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保持第三产业发展好势头,大力实施“城市兴县”战略,做好城镇建设大文章。

作风整顿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今年1-3月,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利润2150万元、增加值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0%30%;投资3.5亿元的天然气净化厂、年产200万吨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大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销售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09万元,同比增长31%

回顾过去,竹乡人启迪良多;展望未来,竹乡推进社会和谐之路前程似锦。



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