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9-11-01 | 10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险业获得了良好发展的外部条件,主体不断增多,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但由于地域及其他原因,四川省产险业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缺乏适度竞争;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等。四川省产险业应通过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扩大产险市场主体的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不同方式,积极发展,提高产险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关键词]四川省产险业,增长速度,险种结构

 

一、四川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四川省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亿元,增长10.7%,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18%,最终消费增长8.8%,净出口增长1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连上四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2%,是四川省前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最好的时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工业部门较为齐全,其中钢铁、机械、电子、天然气、化工、森林、丝纺织、造纸、食品等部门占全国重要地位;农业较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多样,粮、油、蚕丝、柑橘、茶叶及桐油、生猪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交通以铁路和川江航运为主,联系省内外的水陆运输网已基本形成,为四川产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四川省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许多保险机构十分看好四川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纷纷将四川作为扩展我国西部保险市场的桥头堡,抢滩四川,设立机构。截止200512月底,四川产险市场主体共有14家,分别为: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永安产险、华泰产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太平保险、大地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永诚产险、安邦产险、出口信用险。已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共有102家(含分支机构),其中经纪公司13家、公估公司7家、代理公司82家。

(一)产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05年,四川省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增长态势,积极服务大局、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县域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且继续在西部十二个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90.04亿元,同比增长18.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76亿元,增长11.84%;为四川省各类财产提供234144.36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产险公司合计支付赔款金额29.85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表1不难看出,虽然四川省保险业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且与中部省份相当,但保险密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保费收入、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远远落后,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虽然近几年四川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水平上未能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大众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2005年四川省与国内其他省市保险发展水平对比

1


中心介绍

项目

地区

保险收入(亿元)

保险密度(元)

保险深度(%

全部业务

财产保险

全部业务

财产保险

全部业务

财产保险

四川省

190.04

53.76

217

61.44

2.57

0.73

北京市

497.7

67.1

3293

443.96

7.4

1.00

上海市

333.62

89.74

2452

659.56

3.66

0.98

广东省

392.84

112.4

543

155.4

2.3

0.66

山西省

121.8

32.82

363

97.82

2.96

0.80

湖南省

127.17

29.54

189

43.9

1.96

0.46

河南省

213.55

38.03

219

38.93

2.11

0.38

重庆市

73.1

20.9

233

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