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ZHONGGUO SHEHUI JINGJI DIAOCHA ZHONGXIN XINAN ZHONGXIN
一、刺激方案没有触及结构困境
目前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去年4季度共安排1000亿,今年年初安排了1300亿资金;二是医疗投入,计划在未来三年(2009-2011)共投入8500亿;三是十大行业振兴计划,目前已经知道的是钢铁、纺织两大行业将获得出口税收优惠,汽车行业投入150亿。石化行业的振兴计划还没有公布,据称计划投入5000亿,包括1000亿提高汽车燃料质量,4000亿兴建20座石化厂。
回顾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上面列出的只是政府直接动用财政资金的部分,受政府投资带动,还有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因此,整体带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二是投资领域非常集中,集中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重化制造业,这些领域的投资很多是公共投资的范畴。
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带有很强的结构性,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需严重萎缩,致使失业问题严重、中小企业破产迅速增加,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失业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困境,是外需形势突然逆转,以及内需长期低迷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目前的经济刺激方案还没有触及到这些方面,政策的目标设定为“保八”,根据这一目标,只要加大政府投资,带动银行信贷,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化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在短期内是很可能实现增长目标的,但是,从长期看,结构性问题无一能够被解决,甚至还没有被触及。
而且,根据2008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当年中央本级财政盈余占GDP的6.4%,中央财政仍然有盈余,而地方财政赤字已经占到GDP的6.8%,比2007年上升1个百分点。如果目前的经济刺激方案不能够很好地调整中央、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许多地方财政将面临破产,会影响到经济刺激方案的可持续性。
二、这是隧道的尽头吗?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要做的判断是:这是隧道的尽头吗?目前从信贷、PMI指数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复苏迹象,是暂时的逆转,还是经济的触底表现?我们认为,这不是隧道的尽头,经济复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为,由于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将出现明显的好转,但是,因为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中国经济在短暂逆转后,将出现更为严峻的困境。2009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倒“V”型波动。当然,这只是实体经济的可能表现,另一方面,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能出现泡沫。
2009年新兴市场的表现非常值得关注,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流向中国、印度的短期资本可能出现迅速增长:一是美联储一再降息,将会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套利”交易的规模;二是新兴市场表现参差不齐,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出现资本外逃,惠誉下调俄罗斯主权评级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本外逃和外储降低;三是受美国金融市场不况的影响,很多对美国的投资将转向表现尚好的新兴市场国家。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的短期资本可能会从美国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转向中国、印度。
根据中国资产价格的表现,房地产经历了一个泡沫时期后,由于受政策托市影响,仍然没有能够及时出现调整,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而且在目前全球环境下,投资房地产的风险空前增加。而证券市场则显然已有触底迹象,因此,流入的短期资本可能会集中流向中国的证券市场。
综上所述,2009年中国实体经济可能出现倒“V”型调整,而证券市场则出现显然不同的表现,受此影响,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风险将空前增加,政府不仅要解决就业、内外需等结构性问题,还要面临资产泡沫带来的风险管理任务。
三、应对危机要做长期准备
如果现在就对经济的前景表示乐观,那一定是盲目的乐观。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要有长期的打算:
1.这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长期调整。与以往的危机有所不同,这次危机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危机在全球的传递非常快速与广泛,其次,这次危机起因于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将导致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后者决定了这一次全球经济调整的长期性,与以往在危机中减少支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不只是改变美国居民在危机中的支出行为,也会提高居民的储蓄率,是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长期的。从这一点看,中国要对外需长期不足做好准备,相信中国仍然能够保持贸易顺差,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需可能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副引擎,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副引擎。
2.全力解决结构性困境。基于全球经济调整的长期性,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外需不足、中小企业破产、失业问题,也将是长期的问题。要有效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不仅要加大投资,还要全力解决结构性困境。解决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需要举全国之力,多渠道采取措施,才有可能:
(1)对中小企业实施差别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在这次危机中,不可避免要出现较大规模的调整,一些附加值低、技术创新不足、污染型的中小企业,应当顺应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淘汰。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如新能源、环保产业等,应当予以政策扶持,助其渡过难关。
(2)要加大县乡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的植树造林和环境治理、中部的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设施已经多年失修,的确需要政府的投入,长期以来也是呼声很高的,应当借刺激经济的机会加大这方面的投资。而且,越是基层的基础设施投资,花钱越少、使用的劳动力越多,对拉动就业的效果也越明显。
(3)利用外汇储备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依托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的平台,扩大中国对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工程承包,在为外储获得更高利润的同时,扩大中国的劳务输出和就业
(4)改善县乡级的创业环境,严格禁止各种对从事副业的农民的有形和无形限制,对于在县乡级从事农副业、商业、食品加工业、修理等领域创业的农民工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在刺激经济、解决结构性困境的过程中,要避免地方政府负债过高,甚至破产。1998年以后,地方政府负债运行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许多地方通过发展房地产、依靠土地收入过了上十年较为阔绰的日子,现在因为房地产的不景气,日子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致使地方政府负债过多,一是会影响刺激方案的可持续性,二是会影响刺激经济方案的效果。
3.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副引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投资和净出口,这可以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副引擎,而且净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拉动投资,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副引擎意义非同一般。现在外需出现问题之后,一是会影响外需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影响投资的拉动作用。中国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同时,要努力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传统的投资引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启动内需引擎,大国经济需要以稳定、充足的内需为基础,这也符合经济发展应首先满足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道义。
对于如何刺激内需,相关的讨论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我们认为,刺激内需的关键是充分的竞争和完善的销售体系:
一是要在国内实施完善的、严格的市场准入法规,打破地区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和价格,刺激需求。“诸侯经济”会限制企业和产业规模的提高,增加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无法降低,甚至可能形成地区垄断价格。包括一些所谓的“准公共产品部门”也要实施充分的竞争,医疗、教育等产业都可以尝试引入私人资本、外国资本,扩大相关产业的竞争,竞争才是解决垄断的最有效办法,是降低垄断部门价格的最佳途径,而不是行政措施。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这一点在中国的内需拓展和外需拓展上同样重要,在以前的供销社体系被打破后,这一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目前的商业销售体系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多被外资所控制。需要构建能够覆盖全国城乡的营销体系,这也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关键步聚。全国统一市场包括生产领域(企业间)的充分竞争,以及覆盖全国城乡的销售体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四川易快通富科技有限公司 www.zdxnzx.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电话:(028)85511422 69862582 69862579 传真:028-85511422 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