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ZHONGGUO SHEHUI JINGJI DIAOCHA ZHONGXIN XINAN ZHONGXIN
2023年12月1日至3日,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行。3日,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彤博士出席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提振信心——民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密码”平行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研讨会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知名财经媒体人邓璐主持,王彤主任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福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锦峰,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健龙等嘉宾围绕主题,共同剖析民营企业面临的真正难题,问寻民营企业信心提振之道。
王彤主任首先从国际环境和国家政策两方面作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中长期来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进入竞争与合作交织,多方博弈日趋激烈的阶段,“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多极化趋势明显但为时尚早。短期来看,各方合作意愿有所加强,世界经济有可能迎来一个短暂的回暖期。但是,要高度警惕各类“黑天鹅”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大规模的气候危机、恐怖主义等。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民营经济将获得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一,中央发出长期、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信号。第二,中央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加大了政策扶助力度。第三,国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从体制机制方面给予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三点,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要素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在科研、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有的放矢的加强要素供给。譬如,设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政府购买科研服务,解决产业集群共性难题等等。
王彤主任对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提出建议,认为关键还是通过制度设计等方法,让民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预期。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3. 要加快高标准统一大市场、优良营商环境和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以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稳定民营经济的长期发展信心。还要注重“良法善治”,尽可能地消除法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执行人员的随意解读。
王彤主任认为,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对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和混乱,缺乏一套系统、清晰、相对完善并且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民营经济理论体系,未能形成全社会各方一致认可的广泛共识。民营企业家对自身地位、作用和长期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焦虑,是影响其发展信心的基础和关键。
对民营经济最常见有两种错误认知:一是将西方私人资本家与我国民营企业家简单等同,过分强调资本逐利性恶的一面,忽视了两者生存的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二是将民营企业家与中国古代商人简单等同,无视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和工业社会现代大分工协作体系的根本性差异,甚至在社会上有些错误言论中还似是而非地将封建皇权统治与现代国家治理混为一谈。
尤其是在当下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树立理论自信之际,对于发展民营经济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对中国民营经济、中国民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晰,既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并且又符合未来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定义。即在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框架下,重新构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理论和话语体系,全面明确中国民营经济的存在意义、结构性地位和发展作用机制,这才是能够真正保障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定心丸”。
一是必须明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中国民营经济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途,这个期限至少是一百年,也很可能是永远。
王彤主任指出,制度和法律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基础平台,只有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让市场各方对规则和秩序充满信任,对市场具有长期稳定预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王彤主任重点强调了两方面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四川易快通富科技有限公司 www.zdxnzx.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电话:(028)85511422 69862582 69862579 传真:028-85511422 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