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成都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研究
来源: | 作者:刘汉臣 古荣华 | 时间:2013-07-25 | 9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成都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难度

及其对策研究

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把成都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个大课题,并取得较好成绩,但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并没有根本得到解决。本研究报告主要从对成都科技优势的评价、转化的难度、对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发表一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一、对成都科技优势的总体评价

研究成都科技优势的转化问题不能不对成都的科技优势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根据对成都科技优势实力状况的调查,我们认为,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中心,拥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从总体上评价,确实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

(二)20多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和省“科教兴国”、“科教兴川”战略,先后作出了“科教兴市”、“建设高科技成都”的战略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成都科技优势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三)但是,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大量成果闲置和流失,科技资源丰富与产业水平不高的矛盾仍是当前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主要矛盾。

根据以上几点总体评价,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是否具有科技优势,一要看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数量的多少,二要看科研成果的多少,三要看成果转化的多少,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从而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

二、对科技优势转化难度的分析

成都等城市的情况证明,具有科技优势并不等于具有产业优势。在当前人们认识、科技优势、投入强度等情况分析,成都的科技优势要转化真正的产业优势,任务较为艰巨。

(一)工业化水平的限制。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程度的指标体系。按照国际公认的划分工业阶段及不同发展时期人均GDP、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内部结构等指标标准判断,成都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投资和廉价劳动力等的拉动,科技进步还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二)科技管理体制的限制。从成都地区科技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全市科技力量分别隶属于市属、省属和中央属(含部属)管理,中央属又分军用和民用两部分,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综合优势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国有企业大都处于转改制求生存阶段,经营管理普遍不好,企业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科技投入不足的限制。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据统计,2003年,成都市财政科技投入拨款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3位,远远低于广州等城市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几点建议

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扎实而有效的措施。本研究报告从当前可操作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切实解决认识问题

这个问题讲了好多年,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从当前情况看,应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从当代科技发展新变化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提出的科学论断,是经济工作、科技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把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贯穿到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全过程,加快其转化进程。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央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把这一战略思想贯穿到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全过程,加快其转化进程。第三,作为考核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只停留在讲话和文件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大手笔大动作,像抓府南河、沙河整治和东郊工业区调迁那样抓科技工作,为此,我们必须把科技工作的好与否,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推动率的高低作为考核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到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全过程,加快其转化进程。

(二)必须改革现行科技管理体制

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必须改革现行科技管理体制。根据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的思路,建议撤销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组建成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发改委、科委、经委、农委、建委、商务局等部门副主任、副局长可交叉任职,以利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同时聘请一批大院大所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科委委员,实行真正的委员会制。

(三)必须强化市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职能

根据工作需要,切实增强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科技工作的管理、协调、平衡职能,特别是跨行业跨区县的重大科技项目的平衡,避免力量分散,使之集中力量为同一目标使劲。由市财政投资建设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必须充分听取市科委的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凡落后于当前世界或国内先进科技水平的,市发改委不予立项不予审批,实行一票否决。

(四)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目前这种环境尚未形成。从当前情况看,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多种传媒上宣传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企业领导的人心,在资金不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把经济增长从主要靠投资、资源拉动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拉动上来。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在财政税收、政府投入、物质奖励、人才流动等方面实行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打破现行科技体制的政策,让企业不依靠科技进步就没有出路,主动与大院大所大学联合,变企业需求为产业需求,从而发展壮大产业。

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科教兴市”和“建设高科技成都”的战略部署,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成都地区的科技优势就会得到有效地发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地解决。

 

(该调研报告为成都市科技局采纳)

               作者: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刘汉臣   古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