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越西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 作者:刘汉臣等 | 时间:2020-08-12 | 981 次浏览 | 分享到:



 

 

 

  调 研 内 参


                

                       总第 54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2020 6  12 

越西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

 

一、越西县基本情况

越西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北部,因越过嶲水设郡县而得名,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全县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辖10镇28乡、289个村及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7.4万,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拥有厚重的丝路、文昌、三国、红色、民族五大文化高铁入越后的特殊区位优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

越西1994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进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县。属于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08个,截至2019年12月底共有贫困人口19369户82483人,其中2014年至2019年脱贫户共17082户7349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4.8%降至2.8%。2020年,计划退出贫困村11个、脱贫贫困户2287户8988人,实现贫困县摘帽。

二、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越西县委县政府将农业产业扶贫摆在了极端重要的位置,通过实施“1园区10基地”及“果薯蔬草药花鱼”产业战略,全县初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沟坝地区经济作物、优质粮食种植带,高山地区畜牧业养殖带和二半山区传统农作物、家禽家畜种养带的格局。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越西县关于推进农林产业发展助力群众脱贫奔康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以早熟苹果、绿色蔬菜、优质核桃、越西贡椒、生态牧业、烤烟产业和甜樱桃产业冷水鱼养殖等为主导产业,带动马铃薯、苦荞、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2016年以来全县先后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协作扶贫资金、易地搬迁后扶资金、省内对口帮扶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6.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0余个,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构建起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产业精准到户、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增收。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不断壮大农业产业。立足越西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以“1园区+10基地”为基点,深入实施《越西县关于推进农林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奔康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划建设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重点围绕苹果特色主导产业,由县农投公司牵头,以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大瑞镇建设3200亩苹果产业示范园,2019年已成功创建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由县国投公司牵头,在乐青地乡建设存栏300万羽的蛋鸡养殖场,拟建成州级蛋鸡养殖示范园区;三是支持东方公司在现有甜樱桃基地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配套设备设施,拟建成州级甜樱桃种植示范园区;四是由县农旅投公司与西昌农投合作,在大屯乡高标准建设1000亩设施果蔬基地,拟建成州级设施果蔬示范园区;五是以竹阿觉镇为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建设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拟建成州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六是由县农文旅投公司牵头,招商引资合作新建一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州级肉牛养殖示范园区;七是在普雄河谷建设1000亩高山水稻种植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普雄河谷种植水稻达到1万亩以上。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带动,全县特色主导产业苹果和花椒种植面积已达到6.7万亩和14.5万亩,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二)把握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三级”扶贫产业。一是县有主导产业带动。以“凉山越西(佛山南海)脱贫奔康优质苹果示范园区、大屯10000亩苹果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高山露地蔬菜基地”建设为契机,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让贫困户更多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分享产业效益。二是村有集体经济支撑。启动208个村级脱贫奔康园建设,合理安排产业基金,整合利用各类帮扶资金,建立技术保障专家库,按照“部门主导、乡镇主责、驻村工作队主推、村户主体”的原则,以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建设单位,规范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模式。三是户有增收项目覆盖。坚持群众自愿,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原则,按照“瞄准贫困、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注重效果、择优扶持”的办法,结合贫困户地域分布特点、贫困成因,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增收产业,深入开展宣传动员,确保最大限度符合贫困户实际需求,力争实现贫困户户均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三)倾力塑造品牌支撑,拉动农业持续发展。为提升“大凉山”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开拓,着力创建“三品一标”、完善物流体系和建立代购代销网络体系,不断开拓产品市场。按照“供销引领、以社代村、城乡融合”的基本思路,推动农资配送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与县供销社社有企业深入融合,提升为农服务功能。引进“邦力达”农资连锁,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融合,加快建立代购代销网络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以品牌带动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四)坚持主体示范带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出“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培训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示范基地+适度规模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助推全县产业区域联动。积极发挥驻村农技员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做到人员到位、服务到位、技术指导到位。以农机提灌建设为重点,在农机推广、农业用水、生产道路、地力培肥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强农资质量监管,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和推广应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大品牌,经营规模化不足。农业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仍处于粗放型低水平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靠天吃饭的总体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外知名度不高,无叫得响推的开的县级农业品牌,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严重不足。调查反馈,经营面积30亩以下的农户多达8.26万户,比例达到99.87%;经营面积在30亩至100亩之间的农户仅有104户,比例仅有0.23%,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为零。全县耕地流转仅有2.07万亩,占总面积的4.27%,近五年来新增流转耕地仅有1.2万亩。

二是缺乏大企业,农业产业化不足。全县285户新型经营主体中,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19户、占6.67%,且龙头企业收购县内农副产品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20%;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附加值不高、机械化水平较低,加工率(含初深加工)仅有1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有8%,农产品种植规模较大的玉米、马铃薯、水稻、油菜平均亩产值分别只有1000元、1500元、1300元、1000元、500元。金融助农作用发挥不明显,近五年期间,县级涉农金融机构吸纳农村存款9.57亿元,但用于发展本地区的贷款占比仅有4.18%

三是缺乏大平台,产业融合化不足。产业链条短,一产与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尚处于试点初级阶段,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之比为56.6:7.2:34.5:0.4:1.3。营销推广平台缺乏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主导产品销售以州外省内为主,省外国内较少,对电商销售模式普遍接受但缺乏平台,仅有极个别主体在尝试网络销售(比如余大嫂食品公司搭建的微商销售平台),其他大多数主体都是沿用传统销售模式(比如东方农业公司经营甜樱桃主要通过进货商提前向公司预订的方式进行销售),全县缺乏起统筹作用的电子商务平台或第三方合作服务平台(如淘宝、京东等)。

四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县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现有的人手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求,下乡技术指导乏力。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多为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或实际操作,工作推动力较弱。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种养殖技术。

五、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产业开路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县有主导产业”“乡有一业”“村有一品”的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统筹三产融合,推进经营规模化,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精深加工,推动越西农业产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二是加大农业产业人才培养要始终将农业产业人才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保障,统筹推进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大工程,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农村产业战略需要的人才队伍。

三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坚持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并举并重,推动产业结构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三产互动向深度融合转变,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推进农业现代化,规划探索建立跨区域跨产业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产业园区,形成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的崭新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开发一批农业特色产业深加工产品、一批绿色环保轻工食品产业品牌,实现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助推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35%以上;推进农旅融合化,对“1+5+10”特色旅游品牌进行全方位规划、全产业打造、全业态融合,支持近郊游、民俗游、生态游和农业观光游、采摘体验游多点绽放和差异发展,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第一位。

越西作为深度贫困县和传统农业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更需要有完整的谋划、整体的考量。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围绕苹果、贡椒等特色产业发展,认真谋划好项目,综合用好、用活各类资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实现产业兴旺活力强、生态宜人环境美、文明有序民风淳、治理高效乡村稳、脱贫奔康衣食足的美好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主任  刘汉臣

越西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袁宇德

越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陈光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清华  尹力   小刚   雁飞  锐平  向利  

曲木史哈  甘霖  邓勇  正谱  罗文  一宏  新勇

四川省委 、省人大、 省政府 、省政协办公厅

抄:凉山州委、凉山州人大凉山州政府凉山州政协办公室

    

主编:刘汉臣          副主编:晏伟  伏芝勇             印刷数量: 50 册

地址:四川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邮编:610071

电话:028-85511422  66095910   13980884303           传真028-85511422

邮箱:zgdcxnzx@163.com                      网址:www.zdxn.org.cn